新冠肺炎|港大袁國勇團隊揭無徵狀感染者之謎:樹突細胞無發炎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團隊的最新一項研究,觀察與免疫反應息息相關的樹突細胞和巨噬細胞,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的反應。研究結果揭示,兩種細胞受感染後,可釋出干擾素抗病毒的能力明顯減弱,身體需花更長時間清除病毒,亦令病情惡化。此外,樹突細胞受感染後未必會引發炎症,解釋了部份病人病徵輕微甚至無病徵、但病毒量高的現象。
團隊認為,若可為病人盡早處方干擾素藥物治療,可改善抗病毒反應,臨床效果更佳。研究文章已於《傳染病雜誌》(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

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最新的研究,助解釋輕症患者病毒量甚高的現象。(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過往研究顯示,人體免疫反應前哨細胞:樹突細胞及巨噬細胞,若遭沙士、MERS病毒感染,病毒可在細胞內複製並傳播。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最新一項研究,觀察兩種細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的反應。

研究顯示,兩種細胞雖能被新冠病毒感染,但病毒無法在細胞內複製,結果與沙士病毒有異;細胞被感染後所釋出的干擾素、即抵抗病毒入侵的蛋白明顯下降,病人體內的病毒料需更長時間才可清除,亦會令病情惡化。

研究亦發現,巨噬細胞受感染的話,可引發的炎症反應更大,但若樹突細胞受感染則未必會發炎,可以解釋有病人病徵輕微甚至無病徵、但體內病毒量仍甚高的現象。

研究團隊認為,若有病人釋放干擾素的能力被明顯抑制,應盡早處方干擾素藥物治療,改善抗病毒的反應,以獲更佳的臨床效果。研究文章已於《傳染病雜誌》(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

▼政府放寬限聚令 6月19日起新規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