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商人針對家長心態 借填色比賽推銷2萬元英語教材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 贏 在 起 跑 線 」被不少家長奉為培育子女標準。有商人捉緊家長心理,借舉行各類活動或比賽之名,實際推銷教材,甚至透過學校派發宣傳單張,令家長誤以為產品或服務由校方推薦。
消委會近日接獲有關推銷輔助教材不良手法的投訴,當中有公司以填色比賽吸引家長,當其接獲通知去領取證書及贈品後,職員會被其子女的英語水平較弱,游說投訴人購買約值2萬元 的英語教材;另有公司以家訪為名,登堂上門推銷打電話問功課的服務,有家長誤以為是學校到訪而中計並購買了有關服務。消委會提醒家長收到有關學習教材的推銷時,應按子女實際學習需要及時間分配而選購有關服務,及於填寫問卷、表格及抽獎等都要求參加者填寫個人資料,消費者應小心保護個人資料。

消委會提醒家長應按子女實際學習需要及時間分配而選購,向老師或有經驗人士查詢教材或服務的實用性。(吳鍾坤攝)

借搞填色比賽 推銷2萬元教材為真

消委會接獲兩單個案,當中有投訴人的女兒經學校取得表格,參加一項填色比賽,並接獲通知到關有公司領取證書及贈品。抵達後職員提議為其女兒評估語文能力,費用全免,結果顯示其英語能力較弱,職員又指其女兒就讀學校排名不高,若不提升英語能水平,難以與人競爭。

職員游說投訴人購買約值2萬元的英語教材,聲稱足以應付任何一間學校的考試及面試。投訴人看見公司內貼有不少其他家長的「好評」,於是答應購買。付款時,職員提醒投訴人如交回意見書,可獲贈超市禮券。投訴人接獲教材後向學校教師查詢,教師指該教材無甚特別。

投訴人認為填色比賽不應暗藏推銷名目,懷疑公司以禮券吸引家長留下「好評」,營造產品受歡迎的假象,因此向本會投訴及要求取消交易。涉事公司負責人拒絕退款,不認為其銷售手法有問題,強調交易經得到同意,投訴人表示會循民事途徑要求退款。

消委會提醒家長為子女填寫個人資料時慎重衡量所收集的範圍及用途是否合理。(資料圖片)

推銷員扮學校家訪推銷服務

另一投訴人懷疑有人非法使用個人資料,推銷功課支援服務。投訴人指,推銷員登門造訪,且能正確說出其子姓名、就讀學校及班別,聲稱造訪目的是進行學業問卷調查。投訴人誤以為是學校派員家訪,向對方透露兒子的學習情況,對方隨即介紹功課支援服務,聲稱適合投訴人的兒子,並著投訴人簽名登記,期間未提及收費事宜。

投訴人指雖然對方未有具體解釋服務內容,但眼見單據上印有的名稱疑似福利機構便掉以輕心,對方在投訴人簽名後要求收取服務費,又稱費用較光顧補習班便宜。投訴人本著為兒子著想,支付了4,500元。當晚,投訴人的兒子稱未聽聞學校安排家訪,又指購買「打電話問功課」的服務對學習幫助不大。投訴人向學校查詢,校方明確表示家訪前會先通知,亦不會委託補習公司代勞。投訴人多次致電該公司但未獲回覆,遂向消委會求助。

消費者委員會提醒家長須格外小心類似的銷售手法,避免不必要的開銷。學校亦須注意經校方派發小心類似的銷售手法,避免不必要的開銷。學校亦須注意經校方派發的宣傳單張內容是否清晰無誤,及會否隱藏商業目的,清晰向家長說明產品、課程或活動與學校的關係、與學習的必要性,以及家長有權決定是否購買。

消委會提醒家長,收到有關學習教材的推銷時留意以下三點:

1)應按子女實際學習需要及時間分配而選購,向教師或有經驗人士查詢教材或服務的實用性,避免誤選不合適或過量購買課外練習而造成浪費;
2)推銷員或會以「限時優惠」等推銷手法,吸引消費者倉促下決定。部分教材或服務收費不菲,切忌在被催促下衝動購買,因小失大;
3)不少手機應用程式、填寫問卷、表格及抽獎等都要求參加者填寫個人資料,消費者應小心保護個人資料,慎重衡量所收集的範圍及用途是否合理。如有疑問,可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瞭解。

另外,消委會提醒商戶無論透過任何途徑推銷,例如經學校派發等,都必須確保推銷內容清晰無誤。如果商戶在銷售過程涉及誤導、失實陳述或隱瞞重要資料,有機會觸犯《商品說明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