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57.1%考生答「弊多於利」 楊潤雄:竟有4成答利多於弊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世史科)涉及中日關係的試題引起風波,教育局主動要求取消試題。考評局上周五(22日)決定取消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說法的分題。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日(25日)開特別會議,當中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及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均出席,為兩人在取消試題爭議後,首度同場公開露面。蘇國生在會議期間表示,考評局曾初步檢閱考生答卷,統計數據顯示,有57.1%考生的答案為「弊多於利」,38%答案包括「利多於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會後說:「題目最後出來,竟然有近四成學生答『利多於弊』,撫心自問條題目係咪有誤導性、資料不齊備,所以學生才會有這樣的答案。」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日(25日)出席教育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盧翊銘攝)

蘇國生在會議期間表示,考評局曾初步檢閱考生答卷,統計數據顯示有57.1%考生的答案為「弊多於利」,38%答案包括「利多於弊」;另外有78%考生的大答案包含弊處,另有17%考生只提及利處,4.9%考生沒有表達立場。蘇國生稱,考生被不適當資料引導,若為該試題評分會對考生不公平。

考評局已派出兩名成員加入教育局調查小組

身兼考評局委員的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表示,要檢視的試題問題必須「解除保密性」,她稱考評局同意相關說法,她續指考評局已派出兩名成員加入教育局牽頭的調查小組,該小組亦有業內人士參與;考評局亦會作內部檢討,完成後將向教育局提交報告,教育局核實後會再決定如何跟進。

楊潤雄斥:撫心自問條題目係咪有誤導性 資料不齊備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會議後表示,考評局很多工作有高度保密性,法例下對保密性有極高要求,所以需要獲考評局的同意,教育局牽頭的調查小組才能判斷問題根源。他又澄清,「解除保密性」的說法是針對今年涉及爭議的歷史卷第二題,與該題相關的保密內容才需要解除,並非在制度上或將來所有題目都需要解除保密。

對於考評局數據顯示有接近六成考生的答案是「弊多於利」,而答「利多於弊」只佔38%,楊潤雄認為,會議期間不同黨派的議員均認為該段時間國家正經歷苦難、艱辛時期,日本侵華事實大家都知道,「題目最後出來,竟然有近四成學生答『利多於弊』,撫心自問條題目係咪有誤導性、資料不齊備,所以學生才會有這樣的答案。」他續指,此數據呼應題目在資料提供、資料引導性方面均存在問題,未能有效成功評核。

教育局上周已向委員會提交文件,指出題目有四大問題:試題資料容易誤導考生、不宜以開放式題型提問、設題方式未能符合課程及評估指引、無法設計評分標準。

DSE歷史科題目。
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盧翊銘攝)

今屆文憑試世史科於5月14日開考,其中卷一第二題(c)分題要求考生就提供資料及所知,說明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隨後多個建制團體群起而攻之,當晚教育局發聲明指試題附帶極為片面的資料具「引導性」,又指該試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      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並且譴責考評局。

翌日(5月15日)凌晨3時,考評局發聲明指,由於閱卷程序未開始,不宜評論試題,恐會影響閲卷的公平公正,有損考生利益。當日下午3時,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破天荒要求考評局取消該試題,並會派員到考評局了解出題及審題機制,他更明言該題「答案只有弊,唔會有任何利」。

考評局委員會兩度開會商討有關事宜,其中於5月18日首次會議後未有任何定案,秘書長蘇國生於開會前表示,對是否取消試題未有定案;至5月22日才宣布正式取消該分題。

歷史科卷一試卷總分為60分,全為必答題,該題佔8分,即約13%;取消分題後,8分依然獲保留,但會參考同卷其它題目,以兩種方法估算考生可能取得的分數,並會選取較高的分數為該題最終分數,以保障考生利益:

基於考生在卷一題目 2(a)及(b)的表現進行估算,其理據是2(a)及(b)題評核同一歷史課題的知識。

基於考生在卷一題目1(c)、3(c)與4(c)的表現進行估算,其理據是歷史科卷一各題的(c)分題均評核相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