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傑青】無懼伊波拉疫情 港產牛津博士赴非洲助抗疫
伊波拉病毒去年在非洲大規模肆虐,死亡率極高,惟有效療法至今都未面世,不過今屆傑青得主、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英國牛津大學病毒免疫學博士蔡文力(Edward)未懼險地,前赴非洲塞拉利昂研究檢測伊波拉病毒,坦言「這個世界好少時間會需要你,所以若有機會make a difference(作出改變),就要挺身而出。」
憾03年沙士未能出力
身形未算健碩,典型書生外表,每次回答也慎思數秒,這是抗疫先鋒Edward予人的第一印象。正處40歲不惑之年的Edward於2004年牛津大學博士畢業,畢業前已矢言學以致用,但2003年全球爆發「沙士」時仍在學,能力未及支援對抗該場世紀疫症。至去年伊波拉病毒在非洲大規模爆發,他便義不容辭由英國趕往西非塞拉利昂,回饋世界。
孤身走到伊波拉疫區,Edward笑指老遠跑到西非雖「唔會餓死」,但一定不是高薪厚職,不過他滿足於為當地做每件事都有貢獻。為免父母擔心,他只會報喜不報憂,「跟他們說這裡的小朋友笑容很好看、動物很可愛。」不過諷刺的是,令他最嚇破膽的不是疫症,而是他口中讚美的當地小孩帶他去河邊尋找野生大鱷。
西非人依賴巫術成抗疫障礙
不過抗疫之路絕非易走,大規模爆發也絕非無因。Edward舉例指,西非人不信任現代醫療,往往諱疾忌醫,甚至依賴巫術,對抗疫造成巨大障礙,故他會教導當地醫護人員,如何正確檢測及預防病毒,減低傳播機會。
抨香港教育制度局限想像
他又認為,香港教育制度局限學生想像力,現時青年最需要愛、認同和耐性,「你能夠做到甚麼不會是學校話你知,要靠自己試一下先知道有甚麼是你做得好,是否讀名校、得過獎都不足以衡量一個人。」作為應屆傑青,Edward對香港年輕人有一番寄語,「這個世界好少時間會需要你,所以若有機會make a difference(作出改變),就要挺身而出。」
對於會否回港工作,他指本地已有足夠醫學專家,故暫未有此計劃,反而希望在香港找到合作機會,為塞拉里昂的傷殘人士製作義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