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肺爸爸呼籲捐肝救廖錫華:永記手術後吸的第一口氣
好爸爸廖錫華因急性肝衰竭,仍躺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陷入肝昏迷狀態,其獨生女兒、19歲的香港大學女生廖紫薇,難掩憂心。器官移植受贈者蕭國恩作為「過來人」,同時是兩名年輕女兒的父親,對廖氏一家的情況感受尤深。他說:「一個完整家庭,如果失去爸爸,對女兒、太太是好大打擊。」
蕭國恩曾患上慢性阻塞肺病,情況最壞時,要靠呼吸器維生。為了保持意識,準備隨時見妻女最後一面,他病得再痛苦,也拒絕插喉。三年前,蕭國恩終於等到屍肺移植。他永遠記得甦醒後吸進的第一口空氣,給他帶來那重生的感覺,如失明人士重見天日。他希望市民摒棄保留全屍的古舊思想,救救廖錫華,「如果幫到人,何必浪費了(器官)?」
「希望市民摒棄保留全屍的古舊思想,如果幫到人,何必浪費了(器官)?」
50歲的換肺康復者蕭國恩,希望市民支持器官捐贈,無私捐出去世親人的肝臟,延續廖父的生命,「希望市民摒棄保留全屍的古舊思想,如果幫到人,何必浪費了(器官)?」
蕭國恩憶起,2009年開始感到身體出毛病,起初是精神不振,駕車時頭昏腦賬,後來雙腳「腫如豬蹄」,他卻一直沒正視,繼續投入他當食環署蟲鼠組外判科文的工作。終於有一次,同事察覺他不妥,將他送院。他證實患肺氣腫及慢性阻塞肺病,肺功能只餘兩成,換肺是唯一出路。他聽後,心裏立刻湧現條件反射式的抗拒:「總之,要換肺,就不行。」他自覺情況未算很嚴重,仍能活動自如,縱使偶爾很累,也未至於要丟掉工作。但他的身體狀況沒因逃避而好轉 ,不久肺功能急轉直下,稍稍活動已疲憊不堪。
洗澡的氣力也沒有 需妻子代勞
因病情漸惡化,蕭國恩辭掉工作在家養病。他租了一部呼吸機放在家中,儀器的吸氧量不斷提高,他漸漸連洗澡的氣力也沒有,要妻子代勞,「原本可行到幾步路,後來也要太太照顧大小便。」那些日子,他24小時戴着呼吸面罩不離口,在家中任何角落也得牽著長長電線,妻子要辭職照顧。
足不出戶的非人生活,他過了4年。每次出門,大概只是因肺炎入院,或者登上預約救護車到醫院檢查。有次情況危急,醫生甚至叫他家人做好心理準備,建議插喉,讓足夠的氧氣可以維持他這脆弱不堪的生命。但插喉可能令他陷入昏迷,他決定留着意識,好讓自己有何不測的話,還能見家人最後一面。
甦醒後吸進的第一口空氣,給他帶來重生的感覺,如失明人士重見天日。
抱著活一天賺一天的心態,好不容易,蕭國恩捱到2013年,終等到換肺的機會。他永遠記得甦醒後吸進的第一口空氣,給他帶來那重生的感覺,如失明人士重見天日。
「每天我都很感恩,真的料不到我如此幸運。」康復過來的蕭國恩,特別深切地吐出這一句。他育有20歲及18歲女兒,自己病榻期間,求生鬥志全靠女兒和妻子。他曾經不斷祈禱,求主多賜兩年時間生存,見證女兒中學畢業、「出身」。上天完成了他的心願,「我好感激捐出肺臟的人,沒有他,我捱不過這兩年。」
「他(求肝者廖錫華)都是家庭支柱,個女年紀還小,得19歲。我都是爸爸,好明白他的心情、困難。」因為試過等待,蕭國恩比普通人體會更深:「現在每次見到呼籲捐器官的新聞,也好有感覺,想快點有人幫忙。」
蕭國恩不希望浪費捐贈者的心意,不時設法幫助他人,那怕只是略盡綿力。數月前,他參與成立病友組織「活肺之友」,目的是集結一群肺移植康復者,引起社會對捐贈肺部的關注。上個月,有朋友邀請他在中學舉辦器官捐贈講座,他義不容辭答應,更親身找來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向下一代灌輸發揮大愛精神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