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團隊揭少量新冠病毒足以在菊頭蝠腸道繁殖 推論蝙蝠為病源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其團隊最新一項研究,利用來自人類及中華菊頭蝠腸道的成體幹細胞製作類器官,以測試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類及蝙蝠腸道的感染情況,結果顯示兩者均會被新冠病毒所感染。其中菊頭蝠的腸道細胞即使被極低病毒載量的新冠病毒感染,病毒仍有能力在腸道細胞內複製,團隊認為結果傾向新冠病毒的源頭或是蝙蝠。
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期刊《自然醫學》發表,團隊未來將利用蝙蝠的類器官培養各種蝙蝠病毒,再測試這些病毒能否感染人類的呼吸道類器官,以推測或將出現的新興傳染病。

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利用馬蹄蝠的腸道幹細胞製作類器官,測試新冠病毒在蝙蝠腸道的感染情況。(港大醫學院圖片)

自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圖譜曝光而來,有研究顯示此病毒與兩種可在蝙蝠身上找到的冠狀病毒分別有96%及88%相似。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助理教授周婕及其團隊的最新一項研究,利用2003年沙士病毒的天然宿主中華菊頭蝠,其成體幹細胞製造出首個蝙蝠的腸道類器官,即在實驗室模擬馬蹄蝠的腸道組織,並以此觀察新型冠狀病毒能否在蝙蝠的腸道複製。團隊同時用人類的腸道類器官,研究腸道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狀況。

病毒載量極低仍可在菊頭蝠腸道內複製 或意味源頭為蝙蝠

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感染菊頭蝠的腸道,亦有能力複製,研究中亦將一名新型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分離出病毒載量極低的病毒(CT值達33.6,理論上已不具傳染力),但病毒在菊頭蝠的腸道類器官仍可繼續自然生長,袁國勇認為結果或反映,新冠病毒的源頭可能是蝙蝠。

研究同時調查人類的腸道類器官感染情況,顯示病毒可在人類腸道內複製,團隊亦在一名有發燒、腹瀉等徵狀的68歲女確診患者糞便中分離出新冠病毒,推斷腸道有受感染徵狀,顯示除了呼吸道之外,腸道亦可能是病毒傳播途徑之一。

▼政府放寬限聚令、食肆及其他處所措施▼

+4

類器官可助預測未來的新興傳染病

研究成果今日(13日)於知名醫學期刊《自然》中發表,袁國勇稱,團隊未來可利用蝙蝠的類器官培養各種蝙蝠病毒,並觀察有哪些病毒有能力感染人類的呼吸道類器官,繼而推測哪些病毒或可從蝙蝠跳至人體,有助預測未來會出現的新興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