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林超英:疫情是氣候災難的小型演習 促港府防災、備災
新型冠狀病毒於全球肆虐,死亡人數超過25萬人。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系客座教授、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認為,今次疫情是氣候災難的演習,同樣源於近半世紀人類的偏差行為,破壞了原有的平衡,認為今次瘟疫是自然給人類的警告,若再拖延,氣候變化惡化成氣候災難,將帶來難以承受的衝擊。
他又指,各國政府無視科學家對瘟疫和氣候變化的警告,直至疫症來臨,「見到棺材」才「流眼淚」。林提醒,面對氣候災難香港必須嚴陣以待,防災包括興建海堤之類的工程,備災要求制訂應對方案;減災則要求強力推行全港減碳措施,爭取延緩甚或避免氣候災難的發生。
林超英今日(9日)於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指,今次疫情跟即將到臨、可能導致以億計人死亡的氣候災難比較,只算一次小型演習。兩者同樣源於人類偏差行為,亦關係到人類的存亡。病毒來自人類不當地干擾動物世界,造出混合不同動物基因的新病毒;氣候災難則源於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排放過量二氧化碳。
他認為,疫情令市民意識到現代文明原來非常脆弱。他舉例指,大城市如香港高度倚靠不停輸入外來物資支援,疫情初期出現搶購潮,市民爭奪廁紙、食米等,反映人民對供應鏈斷裂的直覺恐懼。林指氣候變化之下,2050年全球糧食或減產達10至25%,「一則死人將以億計,二則恐怕有錢也買不到糧食」,因此促政府必須立即把食物供應安全視為未來規劃重點。
另外,疫情期間各種物資如口罩、呼吸機等需求和供應脫節,部份國家甚至禁止出口。林超英認為供應鏈斷裂,結果引致個別國家醫療系統崩潰,推高死亡數字,是沉痛教訓。他指將來氣候災難會為醫療系統增加負擔,政府必須提升系統的承載力和保障充分的支援配備。
科學家早已告知各國政府,必須對瘟疫和氣候變化採取應對行動,可惜各國政府感應不到危險,不願投資在防災和備災的項目上,磋跎歲月,直至疫症來臨,「見到棺材」才會「流眼淚」,今次瘟疫是自然給人類的警告,若再拖延,氣候變化惡化成氣候災難,將帶來難以承受的衝擊。
疫情下各行各業都大受影響,林超英認為顯示政府若吝嗇防災基礎建設的支出,「災難發生時,經濟損失加上賑災和復原的花費,是千億甚或萬億元級數」。提醒港府面對2050年之前便可能到臨的氣候災難,必須及早籌謀,備災要求制訂應對方案,涵蓋糧食供應安全、基層生活保障、醫療系統承載力等。
不過林超英又估計,疫情會令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5%,對減緩氣候變化是好消息。雖然不少人擔心,疫情後的「報復式消費」和「報復式旅遊」會抵銷減幅,但林指比較樂觀,經驗有助大家醒覺舊的「消費至上」時代會製造自然災難,因而融入「與自然同行」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