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灘關閉仍逼爆 無救生服務 採訪手記:是甚麼令救生員兩難
疫情全球爆發持續數月,政府早前關閉了康文署的多個場地,包括30多個公共海灘,亦言明不提供救生服務;有救生員指曾向康文署查詢,若有市民遇溺,應如何處理,他引述康文署的回應,「不用救,只需要報警處理」。不過近日天氣漸轉炎熱,海灘聚集了大量人群,不少更踩過界,跳入海中暢泳「降溫」。
記者留意到近日都有市民溺斃的事件,便聯繫到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主席鄧子安,相約在佛誕假期在「逼爆」的清水灣二灘一探疫情中救生員到底面臨怎樣的困境。
海灘關閉,雖然不提供救生服務,但原來救生員仍要在公共泳灘執勤維持秩序,勸喻人們遵守限聚令,保持社交距離,惟沒有沒有執法權,即使勸喻的效果去極都有限,另一方面,救生員們不僅數量少,而且他們一旦出現在海灘,還會為市民帶來「原來有救生員喺度,唔驚」的錯覺,令他們的工作十分艱難。
海灘名義上關閉 各公共海灘人手不足暑期十分之一
連日來本港陸續發生溺水事故,記者亦從當值救生員處得知長洲曾出現有長期病的長者暈倒後,市民向救生員求助的個案。惟現時海灘名義上關閉,各個公共海灘上的人手不足暑期的十分之一,「好難及時監察到海灘嘅情況。」
救生員無執法權卻要維持秩序 被市民粗口問候
佛誕日當日,記者亦尾隨幾個當日工作的救生員巡了一輪清水灣二灘。人潮擁擠的海灘上還滿布帳篷和防潮墊,根本難以「插足」。而跟在救生員身後,也明顯感受到市民對他們的目光並不友善,同行的攝影同事也表示壓力很大,「犯眾憎。」
海灘上的值勤有難度,近千人聚集的海灘巡一輪需要近半小時。而因為僅僅是勸喻,「踩界」的市民們大多只在被勸喻的當下配合分開,其後同來的人士仍會聚在一起。記者也了解到,最近一段時間不少救生員更曾被市民不禮貌地用粗口「問候」。
若有人遇溺 康文署指救生員不用救只需報警
記者佛誕日當日便將採訪寫成報道刊出,以「救定唔救」為題突顯疫情中救生員的困境,惟見到不少網民的指「問此問題者,不再適宜做救生員,不配!」相關評價值得深究,事實上,救生員工會主席鄧子安告訴記者,疫情中曾有救生員詢問康文署,若有市民遇溺,應如何處理,他引述康文署的回應,「不用救,只需要報警處理。」
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主席鄧子安連日發了不少公共海灘的相片給記者,說多個海灘都「逼爆」,令他感覺到不安。他說,現在各大公共海灘的泳客人數已經達到暑假高峰的級別,不少市民都衝入海中遊水,但其實公共海灘是沒有救生服務的。
他說,救生員以救命為本職,若遇到有人溺水求助,現場的救生員一定不會見死不救,但他們並非沒有顧慮——救人是近身的事情,若受傷、受感染,這些代價是由誰來擔負呢?
海灘關閉卻照常播放廣播 籲「泳客」勿落水
訪問當日,記者亦留意到,儘管海灘關閉,但仍每半小時播放廣播,以「各位泳客」稱呼被關閉泳灘上的市民,呼籲他們不要下水玩。這是否等於關閉的泳灘也可以有「不游泳的泳客」?就如同沒有救生服務的海灘,仍然需要救生員?是誰令市民陷入困惑,又是誰令救生員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