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專訪│回顧抗疫 許樹昌最憂心三月 評世衞處事拖拉
2003年,沙士最早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內造成院內爆發,時任威院呼吸系統專科主管的許樹昌醫生,作為「將帥」之一,帶領威院戰勝沙士。17年後,香港再遭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來襲,這次許樹昌主打幕後,擔任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猶如「軍師」為防疫抗疫出謀獻策。
許樹昌曾「對決」H5N1禽流感、H1N1豬流感等大小疫症,雖然身經百戰,但他直言今次造成「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亦曾令他憂心,恐本港醫療體系崩潰,幸本港仍能用「圍堵」政策阻截到病毒繼續入侵。
許樹昌自1月起已參加世界衞生組織會議,與各地專家交流意見,他不諱言指世衞總幹事譚德塞處事「立」(拖拉),召開三次會議後才宣布新冠肺炎屬於「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令人不滿。
(抗疫系列報道)
許樹昌在醫學生涯曾經遇上H5N1禽流感、H1N1豬流感、中東綜合呼吸症等疫症,應對傳染病的經驗豐富,不過談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他坦言,憂慮指數若以100分為滿分,仍有85分。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稱,從未預計過COVID-19會造成全球大流行,3月時最擔心海外人士回港潮會帶來社區爆發,公立醫院病床無法應付,「當時想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每天50、60宗個案,醫療體系可能承受不到…最後總算幸運過到這一關。」
▼疫下復活節 區區人如潮湧▼
過早放鬆限制措施,容易出現反彈
許樹昌認為,香港實行「圍堵」政策,隔離所有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停課、取消大型活動等,成效顯著,以致確診宗數仍維持在約1000宗,而當中暫時4人病逝。圍堵策略雖然有效隔絕病毒,但三個多月來都需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不少市民已現「抗疫疲勞」,許樹昌明言理解市民想法,但若過早放鬆限制措施,容易出現反彈,就如新加坡走漏了隱形病人,以致外勞宿舍大爆發,短時間內個案由過百宗急升至過萬宗。
「限聚令」、「限客令」等措施暫時以5月7日為限,許樹昌指出,目前本港最後一宗本地個案在4月19日出現,一般而言可以在28天後,即5月17日放寬部份措施,例如針對食肆的限制措施,「傳染病有潛伏期,如果安全一點,大家到時可以有較長時間運作得到。如果太早放鬆,若有大爆發,對各行各業影響更加大。」
開首數星期靠自己摸黑打仗
說起對於疫情的見解與分析,許樹昌總能侃侃而談,只因從醫35年,他打過不少「大佬」,其中被他形容屬危險一役的是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沙士)。許樹昌指,當年香港身處疫症核心,無人知道疾病由甚麼引起,快速測試準確度只有六成,醫院亦沒有負氣壓病房,他直言環境惡劣,「開首數星期靠自己摸黑打仗!」
因應沙士的慘痛經歷,港府在2005年於醫院建設負氣壓病房,許樹昌認為工作環境變得安全,是今次疫情下醫院沒有再現病房爆發、醫護人員受感染的主因,「750萬人中有1400張負壓病床,喺世界咁多城市嚟講係最高比例。」
未來應增建大型急症醫院 挽留人才
被問到政府應否兌現承諾,多建兩間傳染病中心,許樹昌對於整幢的傳染病大樓有保留。他憶述,瑪嘉烈醫院當年主要負責接收沙士病人,但由於當中四分之一人需入深切治療部,該院的醫護人手及設備都不足,結果需由其他醫院調送ICU醫護及儀器到瑪嘉烈,他形容當時屬失敗,「以為把病人都放在入面,其他醫院就可以運作。」
他建議政府未來建設更多大型急症醫院,在院內設置負壓病房,「如果病床增加,即使疫症爆發,也不需減少那麼多非緊急服務。」他亦指出,醫管局應更努力挽留醫護人員,例如容許醫護延遲退休至65歲,「留返有經驗嘅人。」
世衞總幹事譚德塞處事有啲「立」
許樹昌自1月起已參加世界衞生組織會議,與各地專家交流病例、用藥等意見,他不諱言批評世衞總幹事譚德塞處事「有啲『立』」(拖拉),召開三次會議後才宣布新冠肺炎屬於「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唔覺得要開三次會,佢就開到第三次先扑鎚,第二次(開會時)已經有好多國家受到影響,(確診)數字升得好急,我唔知點解佢哋用個拖字,係有啲令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