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2020│通識卷一新聞自由兩難題型罕見 考生:未料有敏感題目
2020年中學文憑試(DSE)首科核心科目通識科筆試今日(27日)正式開考。今年卷一必答題提供資料,引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談及發表自由的權利,指行使權利亦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包括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等,又指新聞自由並不是絕對,要求考生就新聞自由的「兩難」闡述答案。
有考生表示,該題題型較過往稍為不同,相對複雜及需時消化,亦未有料及會出「稍微敏感的題目」;亦有人指,在反修例運動期間,警察不時稱呼記者為「黑記」,新聞自由必定是受到打壓。
對於近年通識科屢遭建制派攻擊,甚至要求取消,對此有考生認為:「如果政治事件永遠要向教育開刀,呢個社會唔會進步,只會不停原地踏步。」
考生:參考資料少 答題篇幅多
今日的通識科筆試約於12時30分左右完卷,考生陳同學表示,今年卷一第三題的題型較少見,問法較過往稍為不同,提供的參考資料相對少,但答題篇幅相對多,而其餘兩題提供的資料相對較多,幸好其時間分配上沒有問題,因此大致能完卷。
他認為,第三題的(b)部分問題較複雜,需時消化,過往未試過做此類型題目,亦未有料及會出「稍微敏感的題目」,例如新聞自由範疇。
被問及會否擔心答案涉及個人立場,影響得分,陳同學認為如此便會失去通識科的意義,該科原本希望訓練考生的獨立思維,立場不會影響答案,若考評局有既定立場,則會變得很無謂。至於卷二選答題,他則選答第三題智慧城市相關題目,認為自己較熟悉相關主題。
考生:通識科能讓學生接受生活化、獨立思考訓練
近年通識科屢遭建制派攻擊,部分人認為該科導致學生的思想變得偏激,要求改革甚至取消通識科。對於通識科只設合格、不合格或改為選修科等建議,陳同學認為,通識科能讓所有學生接受生活化、獨立思考等訓練,自己作為考生,未接觸通識科前不會知道立法會、行政長官的選舉模式,學習後更了解周遭事物,「如果政治事件永遠要向教育開刀,呢個社會唔會進步,只會不停原地踏步。」
他慶幸自己曾修讀通識科,「對於政治議題、國際議題、武漢肺炎議題背後涉及的民生事宜更加認識,更了解呢個世界。」
考生:問題較資料深入 思考需時
另一名考生陳同學表示,今年的卷一相對困難,雖然有參考資料,但問題較資料更加深入,需時思考,自己在時間掌握上可能表現不太好。他同樣認為涉及新聞自由議題的第三題較困難,完成頭兩題後,到第三題再需思考,因此時間上不太足夠。
對於新聞自由議題,陳同學指,在反修例運動期間,警察不時稱呼記者為「黑記」,新聞自由必定是受到打壓。
因應疫情,考生座位之間需相距1.8米,部分考生需到課室試場應考。陳同學指,自己所處的課室試場只有約6名考生,環境氣氛與過往與禮堂考試的安排有分別,雖然未必會影響應試表現,但需時適應。他又指,進入試場前需探熱及使用酒精搓手液,另外再獲發兩支搓手液,完卷後亦會消毒雙手。
↓↓DSE 2020 試場防疫應考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