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2020│重溫中文題目、考試報告 閱讀忌狹隘 宜讀不同類文章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教育局宣布2020年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將於本周五(24日)開考,被喻為「死亡之卷」的核心科目中文科筆試,亦將於5月4日及5月5日進行。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考生需留意佔分數14%的卷四說話卷已取消,其餘各份試卷佔分按比例調高。
《香港01》整合考評局的2019年DSE《試題專輯》,當中包括答題表現及常犯錯誤等,讓考生引以為鑑。

去年中文科卷一閱讀能力,乙部的閱讀篇章包括魯迅《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錢鍾書《談教訓》以及劉熙載《海鷗》。(資料圖片)

去年中文科卷一閱讀能力,曾考核的文言閱讀篇章包括《岳陽樓記》、《出師表》、《山居秋暝》、《論仁、論孝、論君子》等;而乙部的閱讀篇章包括魯迅《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錢鍾書《談教訓》以及劉熙載《海鷗》。

中文卷一:學生審題不周、思考能力不足

考評報告指,去年的卷一甲部考題的難度與往年相若,考生在該部分的表現稍有進步,曾用心溫習的考生大多可取得理想的成績,但也有部分考生對有關篇章的理解較差,即使十分淺易的考題,也未能取得分數,考生表現的差異頗大。

乙部兩篇白話篇章均為諷刺文章,取材與近年以抒情為主的不同,或有部分考生會略感陌生。綜合而言,去年考生對篇章的重點及寫作手法也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空白的試卷甚少,惟兩篇諷刺文章的表達方式也較為婉轉間接,部分考生未必可以理解文章的深層意思,故表現未如理想。

報告認為,考生在常犯的毛病,例如審題不周、闡釋粗疏的情況仍十分普遍。除作答技巧外,更為根本的問題是,學生的思考能力不足,如考題須綜合全文分析時,考生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僅就字面意思推敲往往會曲解文章的重點或主旨。報告指,接近三分之一的考生不知道《山居秋暝》的體裁,反映考生的日常學習和溫習欠用心。

歷屆文憑試中文試卷 ── 閱讀理解甲部範文

文章

2018

《勸學》 

《出師表》

詞三首:《青玉案.元夕》

2019

《勸學》(語譯題)

《廉頗藺相如列傳》(語譯題)

《出師表》(語譯題)

《岳陽樓記》

《山居秋暝》(語譯題)

《論仁、論孝、論君子》(語譯題)

《始得西山宴遊記》(語譯題)

須正視學生閱讀層面狹隘

報告續指,學生閱讀的層面狹隘是必須正視的問題,考生平日讀書若只聚焦於指定文言篇章,或與過往考試文章體裁接近的文章,而沒有廣泛閱讀,則當考試形式改變時,考生定必會感到陌生而困惑不已,「作答起來難免左支右絀,如多讀不同時代的經典作品,對魯迅和錢鍾書兩位名家的寫作風格特色,以及作家身處的時代背景,必不會感到陌生,自然較為容易理解文章的表達方式和主旨。」

報告建議,學生應多讀不同類型的文章、多思考多分析,透過細讀文本,才可以提升語文素養鞏固語文基礎知識,提升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之培養非一朝一夕能有成。」

歷屆文憑試中文試卷 ── 閱讀理解課外篇章

文章

2012

白話文:《文匯報》前副總編輯曾敏之《橋》

文言文:《韓非子.五蠹》

2013

白話文:台灣作家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及香港作家 黃國彬《說誓》

文言文:《呂氏春秋.士節》

2014

白話文:台灣作家徐國能《第九味》

文言文: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2015

白話文:中國文學家林語堂《論趣》及中國作家賈平凹《觀沙礫記》

文言文:明朝文學家宋濂《杜環小傳》

2016

白話文:台灣作家林清玄《紅心番薯》

文言文:清代散文家魏禧《吾廬記》

2017

白話文:台灣作家劉裘蒂文章《跑道》

文言文:清朝康熙時期俞長城《全鏡文》。

2018

白話文:台灣作家林黛嫚《孤獨的理由》

文言文:唐朝文學家李翱《命解》

2019

白話文 :中國近代作家魯迅《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及錢鍾書《談教訓》

文言文 :清代著名學者劉熙載《海鷗》

資料來源:考評局

中文科閱讀卷12篇範文包括:

《論仁、論孝、論君子》

《魚我所欲也》

《逍遙遊》(節錄)

《勸學》(節錄)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錄)

《出師表》

《師說》

《始得西山宴遊記》

《岳陽樓記》

《六國論》

唐詩三首:《山居秋暝》、《月下獨酌》(其一)、《登樓》

詞三首:《念奴嬌.赤壁懷古》、《聲聲慢.秋情》、《青玉案.元夕》

資料來源:教育局

考評局2019文憑試《試題專輯》建議,學生應多讀不同類型的文章、多思考多分析,透過細讀文本,才可以提升語文素養鞏固語文基礎知識,提升閱讀能力。(資料圖片)
+5

卷二作文:考生以投機心態面對 作品硬套「範文」

去年的卷二作文卷,考生須於三題中選答一題,當中包括續寫「這一句話,我會記上一輩子」;以及要考生談談「讀書無用」的看法。報告數據顯示,第一至第三題的選題率分別為64%、11%及25%。

最多人選答的第一題表現方面,報告指一般考生只能完整敘述事件的始末,描寫較為空泛,也未能寄託較為真摯及細膩的感情。表現優異的考生能緊扣「這一句話」開展內容,就不同人生階段對該句話有不同體會,感受層層遞進,突顯「這一句話」如何對自己影響深遠或刻骨銘心。

然而,報告提及有考生套用過往試題的「模擬作文」及「範文」,包括「必要的沉默」、「心結」等內容,導致扣題不緊,最終僅能套題,而未能帶出「這一句話」如何能讓自己「記上一輩子」。

歷屆文憑試中文試卷二作文題目
年份 作文題目
2012

1.寫一位唐老師的言行,如何從中體會中國文化可貴

2.從一篇「刺蝟困境」寓言,寫如何貫穿在現實生活

3.如何善用「休學年」

2013

1.以自身經歷講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理

2.「孩子不是等待被填滿的水瓶,而是盼望化作燃燒的火焰」,以「成長」為題寫作

3.就媽媽打掃事件對你的啟發,談談如何消除偏見

2014

1.「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當時我曾經想力陣己見,最後選擇了沉默。我認為沉默是必要的。」,以「必要的沉默」為題續寫

2.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談處世態度

3.看圖以「陽光與陰影」為題寫作

2015

1.續寫「沒有手提電話的一天」日記

2.選擇以「夢想看似不切實際,其實很有意義」或「夢想看似很有意義,其實不切實際」為題寫作

3.對「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看法

2016

1. 繽寫「熱鬧過後,我卻感到失望」

2.「我在__之中找到快樂」

3. 對「傳統往往是創新的包袱」看法

2017

1. 試撰寫文章一篇,並以「自此之後,我終於解開了心結。」為末句收結全文。

2. 「足印」雖是平常事物,卻可以引起聯想,或牽動思緒,又或啟發思考。試以「足印」為題,就個人體會寫作文章一篇。

3. 有人說憤怒是壞事,有人說憤怒是好事,有人說處理憤怒的情緒需要智慧......
試以「談憤怒」為題寫作文章一篇,談談你對憤怒的看法。

2018 1. 舊地重遊,看到眼前景象,難免興起一番感受。試以「重遊舊地所見有感」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2. 日常生活之中,有各種各樣的禁區。試就個人的想像或思考,以「禁區」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3. 試以「談知己」或「談敵人」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2019

1.試以「這一句話,我會記上一輩子。」為首句,續寫這篇文章。

2.試就你對詩歌《想想別人》的體會或聯想,以「想想別人」為題,寫作文章一篇。

3.俗語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有人說「讀書無用」。試寫作文章一篇,談談你對「讀書無用」的看法。

資料來源:考評局

至於第三題,報告指有能力稍遜的考生誤把題目的導引視為論題,只論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偏離題目寫作要求;或只談現今社會「讀書的現況」或「正確的讀書方法」未有直接回應題目。表現優異者,則能展現出高遠的立意和開闊的眼界,例論述「讀書」的本意,例如提升品德層次,探索人生和生命意義等,或慨歎在現今實利掛帥的社會,讀書明理的精神已蕩然無存,人文精神衰微。

報告指,考生的取材都十分接近,如要證明「讀書無用」,多舉李嘉誠、比爾蓋茨、朱克伯格、曹星如等作為例證;又或要反駁「讀書無用」之說,多援引愛迪生、萊特兄弟等,以及文言指定篇章中的《逍遙遊》、《勸學》、《師說》三篇的內容為例證。報告認為,這些都是近年公開考試中議論文引用到的常見論據,反映學生的寫作材料較為單一。

報告認為,近年不少考生都以「投機」心態面對作文卷,熟讀甚至背誦數篇歷屆試題的「範文」,考試時硬套至自己的作品中。報告明言,如發現背誦的情況,相關部分不予評閱,屆時將影響整體評分,得不償失。

考生宜「返璞歸真」提升思維層次

考生若要改善此卷表現,報告其中一項建議是「返璞歸真」細讀經典著作、多留意中外時事,逐步擴闊視野,提升思維層次,才是有效方法,「語文能力的提升,難以一蹴即就,這雖是老生常談,但實為顛簸不破之論。」

報告形容去年考生在卷三聆聽綜合能力卷的審題能力頗佳,但考卷字體潦草者略多於往年,考生宜多注意。(資料圖片)

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方面,去年乙部綜合能力部分文體要求為專題文章,考生需自擬標題,以中學生身分撰文,先舉例說明兩項宜居城市的特質如何締造幸福生活;再選擇一個建設社區計劃主題,論證選擇該主題的原因。

去年考試報告提出四項建議,包括:聆聽閱讀須全面兼顧、用字遣詞應切合場景、用心辨析能捉緊主線、積學儲寶以融會貫通。報告形容去年考生審題能力頗佳,但考卷字體潦草者略多於往年,考生宜多注意。

卷四說話能力卷原本佔14%,取消後其餘各份試卷按比例調高,當中閱讀卷及作文卷同樣調高至28%,聆聽綜合調高至20%,校本評核調高至24%。換言之,中文科筆試總比重將由80%調低至佔76%,而校本評核的分數較以往更具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