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靚婆婆康復後愛上砌高達 醫生籲摒棄忌諱 積極治療

撰文:黃卓然
出版:更新:

乳癌是港婦女頭號殺手,每年有16至17%乳癌個案是70歲或以上長者,隨人口老化,估計罹患乳癌長者人數會逐漸上升。有研究發現,本港年長乳癌患者對乳癌意識較為薄弱,只有少部分從檢查中發現乳癌病徵,近9成都是無意中發現。發現病徵後,平均待6個月才求醫,15%確診時已屬晚期癌症。
醫生指本港有需要加強長者乳健知識,在治療方案亦不應單獨考慮年齡因素,活用整體評估工具,或可考慮較進取的治療方案,提升長者患者康復後的生活質素。

80歲的崔太自12年前確診患上乳癌,康復後迷上砌高達模型。(黃卓然攝)

「莫說多百分之5存活率,那怕只多百分之0.5,我都要爭取!」80歲的崔太分享,自己2004年時無意中發現患上乳癌,當時為68歲。她決定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及較為辛苦的化療,提升存活率。她的獨女Nancy憶述,母親接受化療時最為辛苦,經常吃不下嚥,又反胃,身體質素差以致未能繼續療程,最終斷斷續續近10個月才能夠完成化療。雖然崔太在2010年時不幸復發,發現癌細胞有轉移至骨骼,但現時以標把藥物控制病情,生活質素素理想。她透露近年愛上砌高達模型及書法,家中盡是珍藏,對於當年決定接受治療感到自豪。她分享做決定的哲學:「做人最重要是開心及有信心!」

香港乳癌基金會發表研究,分析乳癌長者患者與其他年齡組別患者的差別。(黃卓然攝)

87%乳癌患者屬無意中發現

不過並非人人都有崔太的勇氣,香港乳癌基金會發表最新研究,分析13,265名本港乳癌患者數據,並針對其中861名確診乳癌時年齡為70歲以上患者,探討長者乳癌患者與其他年齡組別有什麼差別。結果發現,87%長者患者是無意中發現病徵,比整體患者中有83%無意中發現為高。此外大部份患者延遲就醫,平均待6個月才求醫,15%確診時已屬晚期癌症。

老人科專科醫生李舜華指出,臨床上長者有不同藉口延醫,最常見是家人婚禮或約會,把家庭凌駕於個人健康。部分長者又由於羞於啟齒,即使發現病徵亦不敢告訴家人或求醫,認為乳房問題是年輕人的事,最終至病情非常嚴重才求醫。她又指出,不少有病人家屬亦不願意向長者透露病情,認為長者「一把年紀,最好不要受刺激」,以上種種都令長者延遲就診,或無選擇最合適的治療。

內科及腫瘤科醫生曾詠恆表示,評估長者乳癌患者應接受什麼治療時,不應單考慮年齡因素。(黃卓然攝)

內科及腫瘤科醫生曾詠恆指出,在評估長者乳癌患者應接受什麼治療,不應單考慮年齡因素,應以「綜合性高齡評估標準CGA」作評估,包括長者認知能力,其他慢性疾病一併考慮,治療目標是延長存活機會及保持生活質素。她又表示,數據顯示年長乳癌患者腫瘤一般較大,但較少屬於「惡」的腫瘤,即治療方法比較多選擇的腫瘤類型,例如可以口服賀爾蒙藥物治療,呼籲長者患者及家屬提高乳健知識,積極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