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醫管局研逐步恢復非緊急服務 病人組織促分配好資源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港爆發為公營醫療系統帶來的壓力,醫院管理局2月中起大幅削減非緊急服務,務求集中資源應對疫情,惟疫症蔓延至今未有平息,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今日(12日)提到,非緊急手術的節數較疫情爆發前減少約一半,但疫情已成持久戰,其他服務不能長久暫停,正研究可行方法逐步恢復早前暫停的服務,但仍需視乎整體承載能力,人手及保護裝備等。
有病人組織稱,明白醫管局起初暫停服務的緣由,但現時疫症已變成「馬拉松」,不應再視作「短途賽跑」般應對,期望醫管局可有效分配醫療資源,盡快恢復部份非緊急服務。
非緊急手術節數減少約一半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提到,醫管局起初暫停服務是源於疫情漸嚴竣,部份非緊急服務如內窺鏡、非緊急手術等服務節數減少約一半,但現時疫情已成持久戰,顧及市民整體健康,這些服務不能長久暫停,當局正研究在可行情況下,逐步恢復早前已暫停的服務,但需視乎醫院整體承載能力、人手及保護裝備等能否配合。
部份公院內的專科服務亦嘗試轉變新服務模式,如在精神科的住院病人試行視象診症,專職醫療有提供視象服務,在將軍澳醫院耳鼻喉科亦有此服務。
5名公院病人轉到私院做放射治療
何婉霞透露醫管局早前擴大公私營協作計劃的名額及涵蓋對象,包血液透析、放射造影、電腦掃瞄、磁力共振、大腸鏡檢查等服務,亦正積極開展新服務,望分流部份病人到私院就診。
她又稱截至今年3月31日,已轉介53名有黃疸的初生嬰兒到私家醫院「照燈」,有4名孕婦轉介到私院剖腹產子,亦有5名病人轉到私家醫院接受放射治療。
病人組織:疫症屬「馬拉松」 不宜當作「短跑」應對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得悉一名病人接連因醫護罷工及新型肺炎疫情,錯失接受重置頭骨的手術機會,手術雖被歸類為非緊急,但一直不接受手術,或未能在「黃金復康期」半年內開始復健。彭鴻昌稱,明白醫管局在疫情初期需削減服務,但至今爆發兩、三個月仍未平息,疫情已變成「馬拉松」,當局不應再以短途賽跑的方式應對。
他續指,整間醫院除了感染控制外亦有不同類型病人有需要,例如部份長期病患者雖有相應藥物,但若未有在家定期檢查,又無機會到醫院檢查,或會影響病情。至於視象診症的做法,彭認為精神科這類不需「觸診」的病人或較適合,但需試行才可得知診症成效會否打折扣。彭鴻昌促醫管局平均分配醫療資源,盡快恢復部份非緊急服務。
▼疫下復活節 區區人如潮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