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聯席批防自殺報告無用 大專生自嘲「學制失敗者」曾萌死念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十月向教育局提交終期報告,不過由教師、社福界、心理學家及社會服務機構等組成的民間聯席,批評早前公布的中期報告,未有正視學生自殺癥結。曾萌死念的大專生家棟亦批評報告未有檢視整體教育制度,將學生自殺的原因「病理化」,忽略學生真正需要。
民間聯席提出十二項建議,包括將休整日列入校歷表、在小學推行「一校一社工」等,並已收集30位非建制派議員聯署,希望局方將建議納入最終報告。

過去一直有批評指防止自殺委員會未有正視學生的困境。(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社工學生曾萌死念 強調非精神病

社工高級文憑課程二年級學生家棟,生於雙職家庭,父親是的士司機、母親是侍應,由於父母經常忙於工作,雙方一直未能好好溝通,「唔開心,(父母)只係叫你開心啲」。他就讀中三時,曾因為留班及失去人生目標,做出自殘行為,希望獲得別人關心,幸最終被社工發現及開解。

然而,家棟升讀大專後、難以適應校園生活,即使用功發奮,成績未如理想,曾試過有四個學科不合格,半年前因同時面對家庭、感情問題,一度走上大廈天台,企圖一躍而下,幸他臨危勒馬,憑個人意志打消自殺念頭。

家棟形容自己是「學制失敗者」及邊緣人,未能獲得社會主流肯定,如果及早被發現,相信自己不會嘗試輕生。他又強調自己非精神病患者,但報告將自殺成因歸因精神健康問題,未能識別其他潛在有需要的學生,認為當局應全面檢討教育制度,例如不應只著重考試成績。

有聯席成員要求取消TSA,減輕學生面對的壓力。(羅君豪攝)

民間聯席批中期報告未檢視學制問題

民間聯席成員兼「進步教師同盟」陳智聰批評,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早前推出的中期報告,建議培訓教師成為「守門人」,找出有情緒問題學生,唯教師行政教學工作繁重,局方未有投放資源改善,例如增設教席及改善班師比,讓老師有空間關心學生。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補充指,全港性系統評估(TSA)令學校過份操練學生,增加課業壓力,但中期報告均未有觸及這類核心問題。

另一名成員團體「良心理政」黃宇昆則批評中期報告建議的「好心情@學校」,倡推廣精神健康、在校園只是淪為宣傳性質,而派資深護士到中小學只是減輕小部份問題,最重要是家校關注學生,幫助他們建立人際網絡,提供情緒支援。

民間聯席傍晚與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主席葉兆輝等會面,提出十二項建議(如下)。葉建源於會後表示,雙方在會上「有溝通」,認為局方聽到聯席訴求,指希望「一齊做好件事」,但指局方在會上未有決定是否採納建議。

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應將前線教師、社工、家長、學生及教育心理學家納入為委員,並能接納「民間報告」建議。
委員會必須擴闊職權至學校和教育部門層面以外的社福、醫護、勞工和政府政策。
學校校曆表應預留「休整日」,供師生減壓。 
提供額外駐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小學推行常規「一校一社工」,而教育心理學家與學校比例為1:4。
增設教席,改善班師比。
增加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等人手,並加強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
強化現有學童保健計劃,保障學童精神健康。
落實家庭友善政策,如標準工時、彈性上班時間。
必須在學校課程加入涵蓋生涯規劃的生命教育元素 。
成立高層次諮詢會,全面檢討教育制度,取消TSA。
增加大學資助學位,推廣多元化出路。
制定及完善青少年政策,設立青年議會。

民間聯席跟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圖)會面,要求局方接納十二項改善建議。(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