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圖表】分析沙士及新冠肺炎疫情走勢 解構感染群組
香港的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擴散,不少人會將此次疫情與2003年的沙士作比較。《香港01》整合2003年沙士(SARS)數據及資料分析,2003年從第一名病人入院起計,爆發110日,醫療系統崩潰,1755人確診、299人死亡,香港付出沉重代價。
17年前出現兩個大型的爆發群組,即威院及淘大花園群組。相對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到今日(3日)踏入第72日,已經出現打邊爐、佛堂、婚禮、酒吧、唱K等多個爆發群組。2003年,政府封鎖威院和淘大花園後,新增個案可在兩星期內回落;但今次疫情每個群組確診人數雖少但卻更分散,加上不少是外來輸入個案,而個案數字兩星期升近三倍,九成是輸入個案。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接受《香港01》訪問時直言,現時由歐洲返港確診病人已造成本地傳播鏈,香港必須增加檢測,為輕微病徵人士化驗,切斷傳播鏈。他曾警告香港或會突破有2,000宗的本地個案。
2003年沙士至今仍香港人的悲痛回憶,疫情下共有1,755宗確診個案,299人死亡,包括8名醫護人員。政府事後成立專家委員會,同年8月報告書出爐。《香港01》記者整理當年疫情的每日公布及報告書,以及今年截至4月1日的新冠肺炎疫情資料,整合出對比及圖表。
翻查沙士報告書,2003年2月22日香港錄得首兩宗沙士確診病例,到3月17日,衞生署首次公布有37名「非典型肺炎」確診者,之後每日公布病情,疫情持續急升。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3月17日之前每日新增都不超過10宗,但之後隨着疫情全球大流行,海外輸入個案急升。
中山大學教授成沙士首宗個案 間接令威院8A病房爆發
世衞在2003年2月11日收到內地報告有肺炎爆發的報告,同日醫管局成立工作小組監察公院的肺炎情況;衞生署也召開新聞簡報。但當時當局未有重視。
沙士的首宗確診個案發生在2003年的2月22日,中山大學醫科教授劉劍倫前一日從廣州來港,入住九龍京華國際酒店911號房,22日入住廣華醫院。第二宗同樣為輸入個案,一名49歲女病人河南回港並於2月22日入威爾斯親王醫院。
劉劍倫在廣華醫院感染了一名女護士以及其妹夫外,未有在廣華醫院造成大爆發。但劉在酒店感染了一名26歲男子,該男子3月4日不適入住威院8A病房,促發威院群組爆發。早於3月9日已有30名的醫護人員及病人出現呼吸道病徵。在3月18日,工作小組確定有143人因與男子有直接接觸而確診,該男子也是沙士中的最大傳播者。
威院群組至少366人感染 包括87名醫護
醫管局在3月12日將威院的8樓列為禁區,並於同日將醫護人員分別「潔淨」(clean team)以及「不潔淨」(dirty team)照顧沙士患者。雖然措拖有效令威院爆發群組由3月9日的30宗,跌至12日的10宗;但事件中仍有87名醫護人員確診,以及至少134人到過威院而確診,59人因與相關患者接觸而染病,威院群組至少366人受感染。
淘大花園16日內增190宗 沙士最高峰
而沙士的確診個案宗數在3月下旬至4月中的三周達疫情高峰,主因是淘大花園群組,3月24日群組有75人發病。群組在首宗發病的3月14日至3月30日內的16日已有190宗個案,是當時整體530宗個案的三成五。
2003年3月31日更錄得單日新增80宗個案,是整個疫情中最高。但情況4月1日E座住戶撒離後緩和,在15日後淘大再沒有確診個案;全港疫情亦在5月大幅回落,只有零星個案。
沙士三大群組 新冠肺炎多個小型爆發
對比疫情增長的數據方面,沙士疫情中共有兩大爆發群組,分別為威爾斯親王醫院群組,至少366人確診,以及淘大花園群組,共329人確診;另外瑪嘉烈醫院亦有爆發,共62名醫護受感染。三個群組佔整體個案的四成三。
今年疫情發展至今,本地最大爆發群組,是蘭桂坊Insomnia酒吧樂隊群組,涉及一間公司旗下的四間酒吧、九支樂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指,職員、樂手、顧客及二代傳播的感染人數為62人,包括一名40日大的嬰兒。
袁國勇:歐美返港人士啟動傳播鏈
本港的疫情從3月中下旬開始,隨着病毒全球大流行、海外港人返港而急速上升。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即使政府推出限制人群聚集的措施,若不為更多做病毒檢測,措施成效未必顯著,他建議政府每日做7,500個病毒檢測,找出病徵輕微人士。他指出,「由英國、歐洲返港人士已啟動了本地傳播鏈,因此我們必須為更多輕微病徵者化驗,切斷傳播鏈。」
袁國勇在3月30日亦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本港疫情「小小失控」,隨時出現2,000宗本地個案,如果香港未能控制疫情,恐變成另一個意大利,呼籲市民切勿掉以輕心,注意個人衛生。
▼防疫辣招 禁四人以上聚集 關閉多項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