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3月27日防疫記者會 問答全文 禁四人以上聚集等措施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月27日見記者,公布多項防疫新措施,包括限制禁止四人以上聚集,食肆每枱限四人、座位減半,關閉戲院、健身房等設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謝曼怡和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劉利群亦有出席。
以下為開場白及問答全文:
重溫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hk01.news/videos/207600503992159/
行政長官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球,確診個案截至今天早上已經突破50萬宗,死亡人數亦是大幅上升;我們看到不少國家和地區的醫療系統已經超出負荷,情況非常嚴峻。至於香港的最新情況,今日的確診個案是破紀錄的65宗,令確診個案總數高達518宗。在短短兩個星期內,香港的確診個案由138宗增加至今日的518宗,升幅接近三倍,可見情況嚴峻。這兩個星期上升的個案有約九成,即是百分之九十都是由外地輸入,他們主要是香港居民在外地返回香港、香港居民在病毒潛伏期間有外遊記錄,或是這兩個組群的緊密接觸者;而部分新增本地個案涉及在酒吧消遣、婚宴、私人派對,一般我們稱之為社交接觸。
面對疫情的發展,特區政府一如既往都是迅速應變。在本星期一(三月二十三日),我公布了在四方面的針對性措施。第一,限制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入境以及在其他口岸的加強措施,遏抑從境外輸入的風險。稍後李家超局長可以交代一下成效,但我們必須要記着仍然有為數不少的香港居民要回港。
第二個措施是加強抵港人士和在社區的病毒檢測,做到早識別、早隔離和早治療,稍後我會請陳肇始局長向大家介紹一下已經採取的及將會進一步採取的措施。
第三是加強對於接受家居檢疫人士的執法,並且更嚴厲地去打擊違反檢疫令的人士。在這方面,我在此想特別感謝香港市民,他們配合打擊違反檢疫令的工作而作出舉報,稍後李局長亦會交代最新的情況。
第四方面是進一步減少社交接觸。星期一,我宣布了我們將要求所有位處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的私人會所,關閉它轄下的康樂體育設施、更衣室和一些兒童遊樂設施。我們都很高興知道這60多間私人會所都相繼關閉了上述設施,而一些不受這一種土地契約影響的其他私人會所和大學裏的康樂體育設施,亦採取了相同的做法。
另外,我當時建議──只是建議──透過修改法例暫時禁止食肆、酒吧和會社售賣及供應酒類飲品。這建議公布後引起了社會廣泛討論,但我覺得這討論是非常好,亦正正是今日香港社會需要的──為了進一步減低社交接觸,同心抗疫,究竟我們現時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是甚麼?經過討論後,我想大家得到的共識就是我們面對的挑戰是要減少一些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聚會、聚餐和聚集。在這段期間,我亦親自與飲食業界分別兩次會面,去聽他們的意見。到目前為止,我覺得社會認為單單禁止飲酒和賣酒,並非一個對症下藥的方法。大家都更明白,我們面前要處理的是人群的聚集、聚會和聚餐,換句話說,當香港已經出現了公共危急的情況下,我們須要以更嚴厲的手段,包括立法禁止,從而去減低甚至阻止人多聚集的活動,無論這些人多聚集的活動是在甚麼的處境或甚麼行業進行。
有見及此,行政會議在今日下午召開了一個特別會議,通過了兩條在《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香港法律第599章)下的新增規例。第一條規例是禁止多於四人在公眾地方的群組聚集(prohibit group gathering in public place)。任何一個聚集,如果超過四個人,在這條規例下,就會視為一個群組的聚集而會受到禁止。第二條規例是管制餐飲業務和若干處所的營運,稍後我會再加以解釋。這些都是為了應對公共衞生緊急狀態的臨時措施,將會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以發出指示的方式,在一個指明期間有效;而每一次發出指示的指明期間都不會超過14天,但當然14天後發覺還需要落實,會發出一個指示再生效另外14天。
我現在說說這兩條規例的內容。第一條規例是禁止群組聚集,簡單來說,就是多於四人聚集在一起便會被禁止、便是違法。但大家都可想像,日常生活和城市運作中,很多聚會或聚集會超過四個人,所以規例提供了一系列豁免的群組聚集,大概有12項,稍後我們會提供詳情。這些被豁免的群組聚集,即是說多於四個人仍然可以聚集的活動是包括在工作間的聚集、履行政府功能的聚集──例如今日我們坐在記者會都多於四人,連同大家便更多人,我們都是在履行一個政府的功能;亦包括在法庭、立法會和區議會的程序,即是說這些法定機構的工作和會議是可以繼續進行;亦包括喪禮和婚禮等。婚宴方面,稍後我們會在餐飲業方面看看怎樣處理,這裏說的是婚禮,即結婚儀式的進行,都是一個可以被豁免的群組聚集。這規例本星期日(三月二十九日)零時生效,有效日期正如剛才所說,是14天。
第二個規例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針對餐飲業務,即所有領牌的酒樓、食肆、咖啡店、酒吧,都須要遵循以下六項要求。第一,食肆可以用的座位不超過正常提供座位的百分之五十,即是就算坐滿,都只能是食肆裏的一半;第二,枱與枱之間至少要有1.5米距離或有其他分隔安排;第三,每張枱不能夠多於四個人;第四,在食肆裏都要佩戴口罩,無論是顧客或工作人員,當然顧客在飲食期間可以除下口罩,但飲食完畢聊天時亦要戴回口罩;第五,進入食肆的所有人都要探測體溫;第六,食肆要提供消毒潔手液給進入食肆的人使用。
規例的第二部分是其他場所,規例將會要求關閉以下場所,一共有六類場所將會在規例生效後要關閉。第一,遊戲機中心(amusement game centre),這些是有法例規定、有定義的;第二,浴室(bathhouse);第三,健身中心(fitness centre);第四,遊樂場所(place of amusement),簡單來說包括桌球室、保齡球場、公眾溜冰場;第五,公眾娛樂場所(place of public entertainment),這包括電影院;第六,供租用舉行社交聚會的處所,一般稱為派對房間。這條規例的生效日期稍為早些,是明日(三月二十八日)下午六時,有效期亦是14天。兩條規例亦會訂明執法工作會怎樣做、誰人有執法權力、是否可以巡查,亦當然規定罰則,有罰款和監禁,詳細情形稍後我們會用新聞公報交代。
最後,我想在此說說,我們上述對於行業的管制,無可避免會打擊現時這些行業的生意,可以說是令它們雪上加霜,亦會影響受僱的員工。特區政府非常理解和明白,但為了公共衞生和抗疫工作,我們去到這裏須要走這一步。我在此可以承諾,特區政府會提供財政支援,而財政支援的方向是要求僱主不要在這段期間因為這些措施而裁員。如果他們在這段時間裁員,恐怕會影響他們日後申請這些財政支援,例如津貼的資格,而我們這些財政支援亦會以保障員工為主。
事實上,自二月中我宣布了成立「防疫抗疫基金」後──最後基金有24項支援──我了解到在過去個多月,各行各業是承受着更大打擊,包括一些早前已在基金裏受惠的行業。例如旅遊業,因為過去一個月,我們對全世界已發出紅色外遊警示,亦應該沒有甚麼旅客會再來香港,對於旅遊業的打擊真的進入了「冰封」時代,所以儘管早前在基金已經受惠一次,但它們仍然非常困難。另外有一批未被納入基金的行業,我們自從推出了這個基金並申請撥款後,收到很多行業說我們遺漏了它們,所以我現在宣布,特區政府將啟動第二輪的「防疫抗疫基金」,一併處理上述兩類面對很大困難的行業,無論它們是否受今次加強減少社交接觸的影響,我們都一併處理。未來這星期,我會要求各個局長聯絡業界商討,制訂合適的方案,稍後會向大家交代這些合適方案,接着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
我現在先請陳肇始局長跟大家交代一下病毒檢測的工作。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
為了保障巿民健康和保護醫療系統,政府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較早前行政長官已經講過四項相關措施,而有關該四項措施的最新情況,尤其是如何防止輸入個案在社區蔓延,我想在此交代一下新的資料。
及早識別無病徵人士,是整個防控工作,尤其是走到現在,一個主要的部分。過去我們一直為有發燒或有呼吸道感染徵狀的病人,並於發病前14日內曾有外遊記錄的人士進行檢測。因應本港近日輸入個案或有外遊記錄的個案大幅上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自三月十九日起已在「加強化驗室監測計劃」下為抵港但沒有出現病徵的人士提供免費2019冠狀病毒檢測服務,並擴大檢測範圍,以盡早識別患者及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我們於三月二十五日起為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及美國抵港人士進行檢測服務,針對性地做,並由昨日(三月二十六日)起在亞洲國際博覽館(亞博館)設立臨時樣本採集中心,加快進行檢測,亦希望便利部分難於安排家人或朋友送交樣本的人士。
衞生署於三月十九日至三月二十六日期間,在香港國際機場共派發5 613樣本瓶予入境人士,已收到並完成測試的有2 804個樣本,當中有26個樣本對病毒測試呈陽性,佔完成測試的樣本總數的0.9%。換句話說,每100名沒有出現病徵的人士當中,大概有一名人士對病毒測試呈陽性。這說明了病毒測試非常重要,可盡早識別個案,令有關人士可以盡早接受治療,以免在社區蔓延。
因此,有以下的加強措施,第一,我們積極準備進一步擴大監測範圍,其實過去一兩天在機場已經開展了,會涵蓋所有抵港沒有出現病徵的人士。抵港人士會在香港國際機場獲提供樣本瓶,正如我剛才所說,在亞博館也有一個臨時檢測中心。他們可從兩個途徑提交樣本︰(1)從機場即時乘坐接駁專車到臨時樣本採集中心,並依照指示收集深喉唾液樣本,完成後即場交回予衞生署當值人員,然後盡快自行返回居所進行14天強制檢疫;或(2)自行於居所收集深喉唾液樣本,然後透過家人或朋友將樣本於收集當日早上交回其中一個收集診所或收集點。
第二項加強措施,我們現正積極研究和安排更多提供更便利於抵港人士提交樣本的方法,除了較早時我們已把樣本收集點由13個增加至31個外,我們亦積極研究其他收集樣本的方法,例如怎樣收回樣本,這方面正在積極做。
第三,為收回更多樣本以盡早識別患者,我們在完善收集樣本等配套安排的同時,亦會研究強制所有抵港人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提交樣本。事實上,盡早識別個案除了有助患者盡早接受治療,亦可以減低其親友或緊密接觸者患病的風險。
至於安排方面,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反應,衞生防護中心會盡快通知有關人士,並安排其入住公立醫院接受治療。一般而言,若於交回樣本後的三個工作天內未有接獲通知,即表示其樣本對檢測呈陰性反應,有關人士須繼續接受強制檢疫,直至檢疫期結束。
我在此特別呼籲抵港人士要積極配合政府收集樣本檢測的措施,以便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的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能盡快進行病毒檢測服務,及早識別無病徵的患者以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另外,我亦想講講醫管局由三月二十日開始在亞博館運作的(病毒測試)中心的整體最新情況。有見未來一段時間內需處理大量經香港國際機場到港,並由衞生署港口衞生科轉介往公立醫院的懷疑感染個案的入境人士,醫管局按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指示,由三月二十日起已於亞博館和北大嶼山醫院設立檢測中心,為有上呼吸道感染徵狀的人士於入境時進行病毒檢測。
數字方面,由三月二十日起至昨日(三月二十六日)晚上九時,合共有411及103名旅客分別轉送至亞博館及北大嶼山醫院的檢測中心進行2019冠狀病毒病測試。截至目前為止,有498名旅客的測試結果為陰性,並已返回居所繼續進行14日的家居檢疫隔離。至於測試呈初步陽性結果的個案,將會由衞生署進一步檢測確定後公布。
最後,我在此呼籲,為了保護香港巿民和保護我們的醫療系統,我呼籲要接受檢疫的抵港人士一定要自律,我亦感謝絕大部分有自律的人士。第二,希望這些抵港人士積極配合政府收集樣本的措施。第三,剛才行政長官說過,這非常重要,希望巿民克制、忍耐和採取一切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盡量減少外出,只有通過我們共同努力,不要鬆懈,我們才能同心抗疫。
保安局局長抗疫記者會開場發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三月二十七日)傍晚舉行記者會。保安局局長李家超、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衞生)謝曼怡和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劉利群亦有出席。以下是李家超的開場發言:
政府在三月實施了一系列措施減低從外地輸入個案的風險,包括在三月十九日起要求所有從海外國家或地區入境的人士在抵港之後接受14天強制檢疫,以及在三月二十五日起拒絕從海外國家或地區乘坐飛機到香港國際機場,或者過去14天曾經到訪外國國家或地區的非香港居民入境,亦暫停香港國際機場的過境服務。
在執行以上一系列措施後,入境人士的數目大幅下跌,尤其是訪港的非香港居民。
在(三月)二十五日,即實施整套措施的第一天,機場的非香港居民入境人數下跌了百分之八十二,由措施(實施)之前,即二十四日的928人,下跌至164人,昨天,即二十六日,再下跌至132人,即較生效前下跌了百分之八十六。
在港珠澳橋口岸,非香港居民入境人數亦在措施生效之後下跌了百分之九十七,即由生效前的989人下跌至26人,昨日是31人。深圳灣口岸的非香港居民入境人數亦較生效前的329人,下跌至二十五日的138人,即下跌了大約六成;昨天是124人,亦大約下跌六成。三個管制站的整體入境人數,若以非香港居民來計算,在生效前即二十四日的2 246人,下跌至生效後的328人,即下跌百分之八十五;昨天是287人,即下跌了百分之八十七。
香港居民的入境人數,由生效前的12 537人下跌至二十五日的4 969人,即下跌了大約六成;而昨天是4 171人,即下跌了六成六。整體的入境人數即是說香港居民及非香港居民,由生效前的14 783人下跌至生效後第一天的5 297人,以及昨天的4 458。而整體來說,入境的人數超過九成都是香港居民。
接着我想向大家說說在追查違反檢疫令方面的一些數字,自從新措施生效至今,即由(三月)十九日至二十六日,被警方找到違反檢疫令的人士有77人,這77人中有40人由市民舉報,包括途人舉報,住所或酒店的保安員舉報,以及有親人舉報。我們首先將這77人送到隔離中心,亦會由警方蒐集證據交給衞生署考慮檢控,尋找律政司的意見。違反檢疫令的人士是非常不負責任,連累其他人,是不應該的,所以我很多謝社會人士向我們舉報,將這些檢疫令違反者,第一,送去隔離中心,第二,我們會在調查完畢後,交給衞生署去考慮檢控他們,從而令到我們整體在抗疫防疫方面大家努力的工作,可以維持下去,不會因這些不負責任的人破壞了我們整體在防疫抗疫的努力及付出。多謝行政長官。
抗疫記者會答問內容(中文記者提問對答)
記者:特首,你好。想問三條問題,第一條是你星期一都宣布了這個禁酒令,你剛剛解釋這只是一個建議,但其實你一宣布後,有不少行會成員亦出來說其實不同意你這做法,專家顧問團成員亦甚至說其實沒有和你討論過這個禁酒令,其實今日你說不會再做,是否即是代表當日的宣布太過倉猝?是否代表今日的你打倒了昨日的你?另外,第二條問題,想問今次宣布禁止四人以上的人群聚集,以及對於食肆有六個要求,但其實這牽涉很龐大的人手執法,政府有否考慮過這個問題?例如一些星期日的外傭聚集、例如現在週末人們都會去郊外行山,政府是否有足夠人手巡查?在罰則方面你剛剛亦沒有交代,可否交代一點?是否都是由警方去負責執法?如果違例的話會不會須要坐監和罰款?第三條問題都是關於這個人群聚集的限制。現在其實你說可以豁免紅白二事、辦公室亦可以豁免,公共交通工具是否在豁免範圍內?即使可以豁免,但其實公共交通工具和辦公室內亦有很多人會聚集,政府有否考慮過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謝謝。
行政長官:多謝,三個問題。第一,在本星期一,剛才我說過,公布在四個方面的工作,第四個方面是如何可以減少社交的接觸。我們有一些方案提了出來便立刻做,例如當晚已經寫信給位處於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的私人會所,要求它們要即時關閉(體育和康樂設施),效果是明顯的,其實在接下來的兩三天亦已全部關閉。但我聽到有意見──這或許不是專家的意見,是社會上很多人有意見──表示看到蘭桂坊內的幾間酒吧出現群組的感染,於是就認為這是一個高危的地方,政府應該有所行動以減少在這些地方的交叉感染,所以當日我建議──我是很明顯、很清楚地說是一個建議,這個建議要落實是須要立法的工作,於是我便說會在接着這星期我們會研究,只是一個建議。正如剛才所說,建議出了後,社會反應是很強烈的,討論亦很頻密。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令社會可以聚焦,現在知道真的要加強社交距離,甚至要減少這些社交活動;亦大體上社會上出了一個共識,就是無論他的處所在哪裏,是一間酒吧、餐廳或在健身室諸如此類,都同樣會出現一個群組的聚集,如果要處理亦要一併處理。
另一方面,亦不應該針對某一個行業,不一定是餐飲業,可能有一些公眾娛樂場所亦會有群組聚集,甚至在一些公開的地方,例如在公園裏,甚至在一些天橋那裏,亦會有人群的聚集,所以亦要求政府在這一方面處理。在集思廣益後,我們宣布今日透過兩條新的規例來處理各方面的問題,這正正是在處理整個疫情裏,我們都是很樂意聽取意見。行會成員──因為是星期一說的,很明顯是未經過行會討論,但我亦希望社會可以早點討論,行會成員如果想發表意見,一般來說我作為行政長官的這兩三年,我亦很歡迎行會成員多發表意見。其中一位專家向大家說這件事沒有在專家顧問團討論亦是事實。事實上,他們給我們的信息或給我們的意見,就是一定一定要加強社交距離。往往都不會由專家說到每一個措施、每一條規例怎樣寫,因為他們都是我的顧問,而事實上,往往要將專家顧問的意見落實成為一個措施、一個政策,這是政府的功能,政府亦有很多的考慮。所以在這一方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抗疫期間,我們爭取以最適合的措施來解決現今我們處理的問題。
第二方面有關兩個規例的執法和罰則,我稍後請陳局長或常任秘書長和大家講講。
第三方面,不好意思,大家沒有拿着那規例裏的12項豁免,所以未必能看到;事實上,我都很誠實說,我們真的爭分奪秒,所以現在我們的法律草擬專員仍正在工作,亦是這個原因,這一個有關於群組聚集的規例可能要遲數小時,即比另一條關於飲食業及處所的要遲 數小時我們才能公布,但我們盡量爭取時間讓大家可以知道。當中其中一個豁免正正就是有些市民在公共交通上面,他們一起乘坐去一個地方的時候,那一定是多於四人──我們不能期望一架巴士只能載四人──所以亦屬於豁免。你提的問題是如果做到十分極端,不如全部不要豁免,那就差不多香港很多東西要停頓下來,大家亦不可以再出席記者招待會來為市民去問問題或報道,所以一定要取得平衡──就是在甚麼情形以下,多於四人的群組聚集是要獲得豁免,而不可以讓他犯法,否則會出現更多問題。我現在請陳局長講講關於罰則和執法工作。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剛才提及的餐飲業的規定及規例,如果任何人沒有合理辯解而違反(規例),即屬犯罪,一經定罪,(最高)罰款為50,000元及監禁六個月,這是一個第五級的罰款。至於在人群聚集規例下,我們會有2,000元的定額罰款,或(最高)25,000元罰款及監禁六個月。這是剛才行政長官所說公眾地方聚集的規例。至於執法方面,我請食環署署長談談執法的整體情況。基本上,當規例一開始生效,執法人員會作巡查和了解情況。大家理解當我們一開展(實施規例)時,可能有一些食肆、處所未必即時知道。至於執法方面,請劉署長說明一下。
食物環境衞生署署長:就適用於餐飲業方面的措施,大家都可能理解香港大部分食肆都持有食環署發出的牌照,酒吧也有酒牌,有些會社亦有相關牌照。
就食環署執法方面,我們日常也有按風險為本作巡查。有了這個規例和局長發出的指示後,食環署會調配內部人手加強巡查。指示當中有六項規定是食肆要執行的,大部分都需要通過現場視察判斷有否違反,如有違反,我們會按規例中的條款進行執法工作。
至於其他執法部門,我們理解,他們亦會按食環署類似的方法去應對這方面的執法工作。
行政長官:我想補充一句,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公共衞生的緊急狀態,所以很難能夠在確保了有百分之百足夠的執法人員,我們才採取這些措施。我們希望一如既往,一些嚴苛的法例會起到一些阻嚇作用,但我們更希望全港市民會自律,為己為人、為了香港打贏這場抗疫戰,是不需要我們去到執法這階段,他們會自我約制、忍耐一下,如非必要不要外出;如外出,亦不要進入一些群組聚集的活動。
記者:你好,想問三個問題。首先想說,接下來下星期都已月底,每月月底都有一些公眾活動,即是說,或者未來都可能有示威遊行,現在禁止四個人聚集,是否其實都禁止這些活動?還是會由哪一些部門負責去執法及如何執法?第二,我們想問一下執行的問題,在食肆上,如果有一些人九個人一起吃飯,分開三張枱,每張枱三個人,或者有些家庭一家五口,即是爸爸媽媽帶着三個小朋友,那麼又是否不能夠去餐廳吃飯?在執行上是否有一定困難?最後就是林太今次沒有了「禁酒令」,算不算「跪低」?以及之前是否真的未聽到業界的聲音,忽略了他們?謝謝。
行政長官:我回答第二、第三個問題,請保安局局長說說公眾活動與這條規例的關係。我先講所謂的「禁酒令」,剛才其實我亦詳細說了。在這抗疫期間,我越來越發覺我們措施的成效是決定於市民的廣泛支持。譬如我相信市民現在是很廣泛支持我們要海外入境人士在家居強制檢疫14天。市民對於這些明明要家居檢疫14天、戴着手帶接受監察的人士公然違反命令而外出是非常不滿,所以勇於舉報。如何爭取市民支持政府某一個嚴苛、限制性的措施是重要的。我在星期一提出的時候已說這是一個建議,要在接着數天進行立法方面的討論及研究才可以付諸實行。接着,我亦主動約了兩批人士見面,去聽意見,而社會上透過傳媒報道亦有很多意見,意見出來的方向是應該管制人群的聚集、聚會、聚餐,而不是針對某一個行業或針對某一種處境,所以政府聽取了意見,就採取了今日的措施。無論你怎麼形容我這個聽了意見後所做的措施,對我來說不要緊;最重要的是,今日推出的相對嚴苛的法律規定是得到社會廣泛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於未來這兩星期真的是很關鍵的時候,能夠處理到這個疫情。
第二方面,食肆是受到飲食業那條規例規管的,那六項是規管食肆每一張枱只能坐四個人、枱與枱之間要有適當的分隔或者1.5米的距離等。如果有九位朋友一起去,會分三張枱,若那三張枱滿足到我剛才說的要求,是沒有問題的。同樣地,如果有五個人去吃飯,他們都要受到這影響,可能要分三個人一張枱、另兩個人一張枱來吃飯,所以要看那條規例是怎樣規範,使我們可以做到有一定的社交距離,減少互相感染的機會。
我請李局長說說在執法及公眾活動那方面。
保安局局長:首先,現在我們打算規管的群眾聚集,與我們一向的公眾活動,即遊行示威,是兩回事來的。公眾活動的遊行示威是和平合法地進行,但這次我們去管制群眾聚集的目標,完全是因為公共衞生風險,而且只是一個14天的臨時措施,針對我們希望大家可以保持社交距離和減少接觸。所以兩件事不應該混為一談。
記者:行政長官,你好。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晚在出席G20特別峰會時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現時在全球蔓延,而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來全面加強國際合作,而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你怎樣看待、現在去理解習近平主席講話當中特別提到的四點倡議的內容?以及現時香港當今在全面抗疫過程當中是怎樣去與內地加強合作的措施?第二個問題,就是問習近平主席也強調國際社會現時應該要隔離病毒而不是隔離彼此,其實國家在推進疫情工作時都不斷推進與國際間的合作,就這方面你可否向大家介紹一下?多謝。
行政長官:第一,自從三月十一日世界衞生組織宣布了進入全球大流行時,現時正正需要全世界各國共同合作。事實上,恐怕沒有哪一個國家是不受這疫情影響,這亦突顯了當我們進入一個經濟全球化的局面,是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在這時候主席講出這番說話,我想是應對了現時的世界局勢,是最需要大家聚焦的地方──就是說我們的共同敵人其實只有一個,就是這病毒,所以必須要大家共同努力打擊這病毒。當然,主席的講話是在一個國際場合,他說的合作亦是國際層面合作,但我覺得對於香港來說都是非常有啟發性。正如我所說,要打擊這疫情是需要齊心協力,所以在這時候即使在香港這個七百多萬人的社會,我們需要的是合作,不是對抗;我們需要的是理解,不是指責;我們需要的是信心,不是沮喪。我今日特別選了一件天藍色上衣,就是想告訴大家──香港,我有信心會打贏這場疫仗,我們很快就可以雨過天青。
記者:你好,林太,都想問關於人群聚集的限制,四個人那條線其實是基於甚麼準則或因素去劃出來,即為甚麼想得到是限制四個人以上的聚集?現時看到有些可能是兒童的playgroup還有些正在運作,會否跌入所謂工作間的豁免,然後可以繼續運作?會否引起一個感染傳播的風險?第二,都想問李局長,關於煽動罪方面,中西區區議會主席早前被捕,涉嫌煽動罪,其實是否反映二十三條即使未立法,香港都有能力做到這一方面的執法工作,即是用煽動罪拘捕她說她分享警員資料,你們怎樣看這情況?最後一個,關於今日有一位女警確診新型肺炎時,指她在醫院抽血時拒絕戴口罩,想問政府其實如何看這情況?會否都會要求警方或者甚至政府上下都要保持防疫意識?謝謝。
行政長官:我答第一條題目,請李家超局長回應第二、第三條題目。第一,在群眾聚集方面的管制,事實上,沒有甚麼科學性的基礎。我們參考過數個國家所採取的措施,限制的人數由兩個人到十個人不等。在香港的場合,我們覺得四個人比較適合,因為剛才有人問過,一家三口、四口都不讓他們一起去做事似乎是過於嚴苛;十個人又可能太多,因為十個人一起坐在一張枱吃飯,我們很擔心會交叉感染。在香港這些比較小規模的室內地方,有一定的人坐在一起,但又要有一定的距離,可能四個人是一個比較適合的數字,所以我們選擇了以不超過四人成為群眾聚集的上限,任何超過四個人會受到限制。我不是太聽得到你說playgroup甚麼?
記者:那些教育中心,其實會否成為一個所謂工作間,大家小朋友去上課,變相限制不到,執法會做不到,這方面會如何跟進?
行政長官:我們完全不鼓勵這種場所繼續營運,尤其是讓這麼多小朋友聚集。照我理解,在我們建議獲豁免的群眾聚集應該沒有這類的群眾聚集,換句話說,多於四個人在這些地方的聚集都會被禁止。
保安局局長:關於你提及的案件,首先任何人在香港都要遵守香港的法律,而在香港法律裏,只要條文清楚說出甚麼是罪行,如果有人涉嫌違反這些罪行,執法部門是會執法的,每次所採取的行動亦都基於蒐集到的證據而進行。任何拘捕行動,警方都會深入調查,在蒐集了證據後,亦會請示律政司,聽了意見後才決定下一步行動。案件的細節現在進入調查階段,我是不會評論的,但香港的執法部門一定會依法辦事,按香港的法律、蒐集到的證據,以及律政司的意見而去適當跟進。
記者:(關於女警)……
保安局局長:首先我回答你,任何法律,它在我們的條文裏寫清楚甚麼行為是犯法,執法部門就按條文去採取行動。法律方面的意見和考慮,這些在調查中不是警方去處理的,警方只是按證據去調查。另外,關於有報道有女警務人員沒有戴口罩,當然這是不適合的。
抗疫記者會答問內容(英文記者提問對答)
Reporter: Hi, Mrs Lam, so after the U-turn of your alcohol ban, so what confidence should the community have that your Government will not change its stance on these other measures you just announced tomorrow? You said you just raised a suggestion on Monday but your wording on Monday was more like an announcement. So has something gone wrong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second question, on the timetable of announcing such series of measures, don’t you think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slow and indecisive in taking these drastic measures to contain the surge? And finally, questions on the estimates of residents returning from overseas. As overseas epidemic situation has further worsened, what are the contingency plans? And right now the arrivals from the Mainland do not need to wear wristbands, and what's your response on calls from experts that tougher measures should be put on them? Thank you.
Chief Executive: There are three questions. One is whenever a government policy requires legislative backup,that piece of legislation has to be enacte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upon the endorsement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 So it is not entirely correct to say that there has been a decision making in enacting a piece of legislation to ban the consumption and supply of alcoholic drinks in bars or restaurants. That particular proposal has not reached that stage. That proposal was floated by me, of course having discussed internally within the Government, as a means to enhance social distancing, as a result of the large number of confirmed cases arising from customers gathering in bars, particularly in a location in Hong Kong. I'm very pleased that upon our suggestion, there have been very extensive discussions and active debate in society on whether that particular measure was an effective one. The consensus is perhaps any measure to tackle the issue of infection should not be focused on a particular sector or particular setting, but the crux of the matter is to reduce social interac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So today we are announcing with the endorsement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 a piece of subsidiary legisl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at objective. Any gatherings of four persons or more will be prohibited, unless it has been specifically exempted under that piece of regulation.
As far as your second question, I think the best way to look 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s various measures over the past two and three months is to look at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the absolute cases. Yes, we are very worried by the surge in cases in Hong Kong, especially a record-breaking 65 cases today, but if you look at the comparison, Hong Kong ranks very low when compared to other countries in terms of both the absolute numbers and also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per one million population. I wouldn’t say that this is entirely the credit or the result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hat is also the collective efforts of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But certainly what we have done at various stages - almost on a weekly basis and a daily basis we have been making announcements, introducing measures and enacting at least four pieces of new regulations - all these efforts point to the direction of trying to contain the spread of this virus.
As far as the third question about returnees from overseas, the first question we need to answer is: do we allow them to come back? The answer has to be yes, because these are Hong Kong residents. They enjoy the right to enter and exit Hong Kong under the Basic Law, which is a constitutional as well as a human right for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We have to enable them to come in. Allowing them to come in but at the same time trying to contain the virus is a major challenge, because all these Hong Kong people returning apparently are from highly infectious places. If you look at the numbers, I think Hong Kong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already clocked up over 30 confirmed cases. The response is really to ask for their co-operation to subject themselves to the compulsory 14-day quarantine at home, to respect the monitoring measures that we have put in place, like the wristbands and this location-sharing service, and also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st that we have introduced. And we will enhance the test as Secretary Sophia Chan has outlined to you.
As far as Mainland arrivals, there are now very, very few Mainland arrivals after all these measures have been put in place. I suppose you are referring to the second batch of returnees of Hong Kong people from Hubei. Is that right?
Reporter: Yeah ...
Chief Executive: From Hubei?
Reporter: ... and also the daily ...
Chief Executive: There isn't any daily. Secretary Lee could give you the figures about Mainlanders coming in. As far as the Hubei returnees, according to the experts, their risk is much lower than the returnees from highly infectious places overseas and we have to be very pragmatic and realistic. All the things that we are now using in this anti-epidemic work are in short supply. Hospital beds, especially isolation beds, are in short supply. Quarantine centres are in short supply. Quarantine camps are in short supply. Medication, perhaps sooner or later, will be in short supply. Wristbands are in short supply. Staff are in short supply. We have to be very realistic and find a way forward in order to make the full use of our short supply of resourc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n a sustainable basis, because I don't know how long this will last, especially we still have quite a large number of Hong Kong people coming back by air. The earlier arrangement is for the Hubei returnees, since they are of lower risk, to be put on another form of monitoring, which is the apps for location sharing, which is far more convenient for returnees from Mainland because I think many of them will have this WeChat service. But as far as other monitoring measures, they are the same. We are as vigilant as we could in ensuring that people coming back to Hong Kong will not cause more spread of the virus in Hong Kong. Thank you.
Reporter: ... estimates of the returnees from overseas?
Chief Executive: Don't know.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abroad. You can only estimate on the basis of flights, how many flights there are every day coming back from overseas.
Reporter: Good evening, Mrs Lam. Why is the Government not enacting a full curfew and closing restaurants like other countries? Is the Government putting, you know, business first? Second, Beijing is claiming each day that they have no new domestic cases. As some people return to Hong Kong from China and with borders, you know, set in the future to be relaxed, do you have 100 per cent trust in the accuracy of Beijing’s epidemic data? And this one isn’t about the virus but it’s quite urgent – we know of US journalists set to be ousted this week from China who also have Hong Kong permanent residency. How can they be barred from journalism here? The Immigration Departmen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ir cases. Will Hong Kong defy Beijing on this or somehow tell a permanent resident that they can’t work a certain job?
Chief Executive: There are a few questions. I’ll try to answer them and perhaps the Secretary for Security could supplement if needed. First is in the course of rolling out anti-epidemic measures, we are guided by the advice from the experts on the expert advisory panels. The most important advice given to me over the last few days is really on enhancing social distancing. But we are also very aware that Hong Kong needs to continue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normal operations, activities that need to continue, just like we still need goods trucks coming into Hong Kong, bringing Hong Kong the food and daily necessities that we need. It’s not a question of putting which sector’s interest above which sector’s interest. We are acting in the overall public interest of Hong Kong.
As far as the situation in Mainland, I think everybody is fully aware that the situation has stabilised. If not because of the imported cases, there would be no more cases in the Mainland. That’s why the Mainland authorities, like Hong Kong authorities, are now very worried of importation of cases from abroad. And you might have picked up already from today, Guangdong has also imposed certain quarantine arrangements on arrival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into Guangdong. Whether the Mainland situation or statistics could be trusted, I will refer you to what the WHO has said about the situation.
As far as the immigration matters, we will 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s I’ve mentioned, we cannot deny the entry of Hong Kong residents, despite they coming back from highly infectious places. It’s exactly because of the law and the constitutional and human rights of these people. In all individual cases about foreigners coming in and other things, we will ac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Reporter:…
Chief Executive: What’s your question? I’ve answered four questions.
Reporter: About the journalism. Permanent residents who may be barred from journalism in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 We will be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以上文字節錄由政府新聞處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