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研究:病人病毒量首周最高 一毫升口水有10萬粒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在醫學期刊《刺針》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染上新冠肺炎的病人,其口水每毫升有逾十萬粒病毒基因,其體內的病毒量在發病後第一周為最高,有7名病人在發病後20天仍能檢測到病毒,其中一人病毒更留在體內長達25天。研究又指出,年紀愈大的病人,其病毒量也會愈高;而嚴重個案的病毒量是輕微個案的十倍。
參與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指出,病發初期病人大多仍未入院,引致病毒容易在社區傳播,因此必須做好圍堵,病人如感到有不適,應立即求醫,而醫生也應盡早為病人做檢測。

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相片曝光。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機電子工程系及電子顯微鏡硏究所合作,從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分離及培育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電子顯微照片。病毒經過24小時培育之後,大量病毒(經電腦掃描着色為橙色)附於細胞表面 (經電腦掃描着色為藍色),大約有300粒。(港大醫學院提供圖片)

一人病毒留體長達25天

研究團隊在1月22日至2月12日進行群組研究,於瑪麗醫院及瑪嘉烈醫院找到23名病人,分別是13名男性及10名女性。當中13人病徵較輕微,10人病情較嚴重,需要氧氣協助呼吸,其中有5人更需入深切治療部,2人最終死亡。這23名病人年齡介乎37至75歲,中位數是62歲,當中近半有長期病患。

研究團隊收集了23名病人的深喉唾液、血液、尿液、糞便樣本,結果發現病毒量的中位數是每毫升口水有逾10萬粒病毒基因,而病毒量在發病後第一周為最高,然後會慢慢減少。不過有7名病人在發病後20天仍能檢測到病毒,其中一人病毒更留在體內長達25天。但研究團隊指,病毒留在體內較長時間,不代表病情會較為嚴重。

另外,研究指出,年紀愈大的病人,其病毒量也會愈高;而嚴重個案的病毒量是輕微個案的十倍。團隊又發現,大部分病人在第7天或以後開始出現抗體IgM 和IgG,亦沒有發現病毒出現基因變異。

杜啟泓指出,病發初期病人大多仍未入院,引致病毒容易在社區傳播,因此必須做好圍堵。(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患者發病初期多未入院 社區傳播風險過

參與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表示,研究發現病毒量在病發初期最高,而病發初期病人大多仍未入院,引致病毒容易在社區傳播,因此必須做好圍堵,病人如感到有不適,應立即求醫,而醫生也應盡早為病人做檢測。他續指,研究發現病毒可以留在體內長達20天,以致病人未能通過病毒檢測而出院,「如果佔用隔離病床時間長,流轉就慢,容易迫爆。」

他又稱,研究發現大部分病人的抗體在病發後第7天才出現,而市面上聲稱可憑驗抗體去有無患病的測試未必有效,「如果太早驗,會有假陰性,因為未有抗體,就算驗到陰性,都唔代表無事。」

▼最新一輪防疫措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