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灣越冬斑蝶躍升22倍 十年來第三高 屯門小冷水斑蝶升1.5倍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每年來港過冬的「客人」,除了候鳥,還有斑蝶。環團綠色力量今日(12日)公布「越冬斑蝶調查」,分別在屯門小冷水和港島深水灣分別錄得649隻及521隻,前者較前年冬天上升1.5倍;後者則躍升22倍,數目是自2009年調查以來第三高,反映兩地有機會是重要斑蝶越冬地。
綠色力量自2009年開展「越冬斑蝶調查」,涵蓋四個本地斑蝶越冬地點,包括屯門小冷水、港島深水灣,以及大嶼山的分流和水口。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表示,小冷水和深水灣過去十年錄得的越冬斑蝶數目一直反覆,約兩至三年會出現一次高峰。以小冷水為例,去年冬天錄得649隻雖較前年冬天的259隻上升1.5倍,但與對上一個高峰期,則2015年冬天的1,596隻,仍相距近2.5倍,他相信下年度冬天將繼續錄得升幅。至於深水灣,歷年數目亦見反覆,但近年明顯呈上升趨勢,顯示當地是重要的斑蝶越冬地。
至於分流和水口錄得的班蝶數目,分別錄得200隻及68隻,較前年冬天分別增減20隻,變化未太明顯。
單家驊分析四個地點錄得的斑蝶類型和越冬模式,發現小冷水和深水灣,與大嶼山的分流和水口的越冬斑蝶,很大機會屬兩組來自北方不同地區的斑蝶群。首先是斑蝶群的出現時間,小冷水和深水灣的斑蝶約於十一月出現,至翌年一月仍有記錄;分流和水口的則較早出現,約十月開始出現,但至十二月已幾乎沒有記錄。其次是斑蝶群的種類,小冷水和深水灣的佔絕大多數屬烏鴉型;分流和水口的則以老虎型為主。
從斑蝶群逗留時間推斷,小冷水和深水灣有機會是斑蝶越冬地,即斑蝶會於該地逗留直至冬天完結;而分流和水口屬中途站,斑蝶只會短暫停留,之後會再飛往其他地方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