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機會報告:半數有宗教人士 支持立法保障性小眾

撰文:何寶儀
出版:更新:
平機會發表報告,約半數具宗教信仰者支持禁止性傾向、性別認同及雙性人歧視。(何寶儀攝)

平等機會委員會就立法禁止性傾向、性別認同及雙性人身分歧視,發表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性小眾受歧視情況仍普遍。有於英國註冊結婚的女同性戀人,到公立醫院求醫時,要求伴於患有急病太太身邊,卻因身分被拒,公立醫院涉違反國際人權公約。不過,社會似乎對性小眾權益關注日漸增加。調查顯示,約六成受訪者支持立法保障性小眾,較十年前倍增;而向來被社會視為反對性小眾的宗教力量,竟有近半數教徒支持就反歧視立法。

 

平機會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性別中心,去年以電話訪問1,005名受訪者,結果發現,年輕人傾向支持立法保障性小眾免受歧視,逾九成18至24歲受訪者支持。平機會建議,盡快就立法展開諮詢,討論重點不應停留在應否立法,而是具體討論內容及豁免範圍。

周一嶽擔心,若不盡快立法禁止歧視性小眾,會引起社會的分化,影響香港保障人權的形象。(何寶儀攝)

平機會報告,與早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表「消除歧視性小眾工作報告」南轅北轍,政制局的報告僅以未獲社會共識,需進一步研究作結尾,未有討論立法。平機會主席周一嶽表示,平機會為獨立法定機構,不需諮詢政府,但認為政府報告沒有公眾諮詢,涵蓋內容不同。

 

周又對立法通過感樂觀,他說,過去十年支持立法民意轉變顯著,尤其愈來愈多年輕人支持,不一定等待社會達百分百共識才立法,「以往性別及殘疾歧視條例通過前,社會也有討論,惟最後亦能通過」。他希望,研究能為政府提供資料,進一步考慮如何立法,但他強調,「立法責任在於政府,平機會不是壓力團體,」,不能逼當局立法。

 

至於,近半有宗教信仰者支持立法,與公眾的印象有所出入,中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孫耀東認為,結果反映,即使同一宗教,也有不同教義,「不少教義認為要包容不同人士,加上,是次討論的是反歧視條例,而非同性婚姻,引發反對聲音沒那麼強烈」。

 

性小眾組織彩虹行動與香港女同盟會發表聲明,認為平機會報告內容全面及務實,能讓當局開展性傾向歧視立法程序及諮詢,足以取代消除歧視性小眾諮詢小組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