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醫務所】半膝關節置換術 助重踏生活軌道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機器用久了,零件就會磨蝕,正如關節也會隨年月而出現耗損,尤其是負重量高的膝關節。一旦退化性膝關節炎到達嚴重階段,出現嚴重疼痛,以至影響日常生活,無法外出,又或侵蝕程度已影響活動能力,患者就要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輔助走路了。若然膝部呈嚴重變形或僵硬狀態,甚或是服食止痛藥後,無法改善症狀,甚至出現不能承受的副作用如胃痛等,就可能須接受手術治療。
撰文:骨科專科梁建豪醫生

一般而言,醫生會先為患者進行X光檢查,以了解退化情況。初期治療會偏向保守,如使用藥物、物理治療、助行器等。惟成效不彰,甚至完全無效時,就該考慮手術方案。人工關節置換術可分為全膝關節置換及半膝關節置換兩大類,前者會將整個膝關節換成人工關節,後者則僅置換已損壞部分,並保留正常的十字韌帶及半月板等組織,多半以更換磨蝕較多的內側關節為主。

半膝置換條件放寬

以往,醫學界判斷患者是否適合半膝關節置換術的條件,可說是十分嚴苛,患者須年過六十,不再從事粗活,體重也得在標準範圍內。惟近年有研究指,年齡、體重等因素不會影響手術成效,關鍵只在於病情,例如十字及兩側韌帶功能是否正常,以及侵蝕程度如何等。只要病況符合條件,就適宜接受相關手術。有研究更發現,在更換全膝關節的人士當中,四至五成亦適宜更換半膝關節。

全膝與半膝關節置換術所放入的置入物,物料基本相同,主要由超合金及塑膠組成。手術難度方面,則以半膝為高,原因在進行全膝置換術時,醫生能較為大刀闊斧,將大部分組織及軟骨切除。然而半膝置換術須顧及十字韌帶、軟骨等組織,不能傷害它們,故切骨角度須更精準,有些醫生更要運用電腦導航或機械臂輔助。

(圖中左三:已進行半膝關節置換的膝關節模型)

半膝手術可保靈活性

不論是進行全膝或半膝關節置換術,術前預備功夫都大致相約。醫生要先了解患者病歷,並為患者進行驗血、肺功能或心電圖檢查等,以評估健康狀況能否承受手術。術後康復方面,就以創口較小、復原時間較短的半膝置換術稍勝一籌。接受全膝關節置換的人士,一般須待七天後出院,反觀半膝置換術的患者,很多時翌日即可下床學走,三天後便可出院。由於半膝手術可保留較多自然組織,關節活動能力也會較高,走路更為順暢。

事實上,部分接受全膝關節置換術的人士,均表示術後感覺欠自然。有調查顯示,半膝手術患者對術後日常活動的滿意度,遠較另一方高2.7倍,加上手術風險,以及出血、感染等併發症也較少,故適合長者或長期病患採用。

術後可行樓梯回家

曾有一位住在離島的70歲伯伯,其外側關節正常,雙腳內側關節有磨蝕,因為劇痛已影響日常生活,有必要施手術。在衡量過全身麻醉的風險及術後復康後,筆者認為手術不宜分開進行,決定一氣呵成,同時為雙腳做手術。最終手術相當有效,患者於術後僅三天便可出院,伯伯現在已能拾級而上,成功行樓梯回家。

要留意的是,無論是全膝或半膝關節置換術,均有機會於術後若干年,因關節耗損 、鬆脫,以至細菌感染等情況,須再度更換人工膝關節。屆時,半膝置換人士之前保留的其他組織,可能亦開始退化,有機會要進行全膝關節置換。第二次才選用全膝置換術的人士,手術複雜性會較首次選用者為高。但有研究指,如在內側侵蝕階段「換半骹」,便可減少磨蝕整體膝關節,變相延緩二度手術的時間,故半膝關節置換術仍具一定好處。

人工骹壽命達二十年

據一份外國研究顯示,一款由英國牛津大學研發並於臨床使用逾四十年的半膝人工關節,91%半膝置換的人士,人工骹壽命可達二十年;另有數據指,逾九成全膝關節置換的患者,人工骹壽命達十五至二十年,可見兩者的使用壽命十分接近。身為患者,宜事先了解半膝置換術的合適條件、優點等,如關節僅局部侵蝕,加上其他組織相對正常及韌帶健康等。有了這些條件,始能確保人工骹的壽命,部分人更無須二度更換關節。

不過並非每個患者亦可接受半膝手術,包括患有發炎性膝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士,由於較易出現全膝關節病變,故並不適合接受半膝關節置換術。而一些曾進行脛骨截骨術等膝部手術,又或曾經斷骨的人士,其骨部位置已經產生異常,同樣不宜做半膝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