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峰】急症室加價後非緊急求診人次跌兩成 惟輪候時間反增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本港的公營醫療系統負荷大,急症室求診人次即使在非流感高峰,單日亦錄得逾6千求診人次。食物及衞生局回覆議員查詢時指,急症室收費自2017年大幅加價至180元後,上年度的求診數據顯示,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求診人次分別下跌3.7%及24.7%,料加價影響非緊急病人的求診行為。不過當局數據同時反映,非緊急病人的平均候診時間於2019年高達134分鐘,是過去4個年度以來的新高。

急症室求診人次近日長期徘徊在六千人次。(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向食衞局查詢急症室的服務數據,以及急症室於2017年6月起加價的成效,獲當局書面回覆指,加價後2017/18年度急症室的求診人次同期比較,整體求診人次共下跌約4.4%。第四類別(次緊急)及第五類別(非緊急)病人求診人次分別下跌6.9%及17.6%,而首三類(危殆、危急、緊急)病人則共上升1.3%。

而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急症室的求診人次,與兩年前急症室服務收費調整前的同期比較,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求診人次分別下跌3.7%及24.7%,而首三個類別病人則共上升4.4%。

食衞局認為,求診人次在加價後的改變,某程度上反映服務收費調整會對病情較不緊急的病人在求診行為上帶來一定的轉變。至於病情較緊急的病人則未必受到太大影響。

陳沛然向食衞局查詢急症室服務數據。(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求診病人數量減 輪候時間不跌反升

不過即使求診人次有所下跌,病人在急症室的輪候時間反而按年攀升,2019/20的數據(截至2019年11月30日)的數據顯示,五個病人類別當中,危殆病人維持在一入院即獲診治,第二類危急病人平均等7分鐘,較上個年度平均快1分鐘,惟第四類次緊急及第五類非緊急的輪候時間,分別增10分鐘及11分鐘。

醫管局過往曾回應導致輪候時間上升的幾項因素,包括80歲以上病人錄得顯著的升幅,醫護需花更多時間照顧長者;住院病床使用率高,急症室醫護需做更多檢查確定病人需否入院;以及如有急性中風、敗血症等疾病,需靠急症室醫生把握黃金治療時間診治,令其工作量增加。

食衞局亦有公布每次診症的平均成本,2018/19年度的平均成本為1,530元,較上年度增加1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