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港人如廁衞生差 40%男人向尿兜吐痰 稱可展雄風、有快感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本港公廁的衞生情況良莠不齊,取決於使用者的衞生習慣。香港大學聯同倫敦衞生與熱帶醫學院、浙江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於2016至2018年間,進行了一項有關香港市民廁所衞生習慣的研究。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透過研究發現,香港人的如廁衞生習慣欠佳,有超過一成受訪者會踏上廁板如廁,亦有約四成男性受訪者會向尿兜吐痰,有受訪者指這樣吐痰有快感,以及展示男子氣魄。

何栢良建議,倘市民坐在廁板上如廁,應以酒精抹廁板一次。(盧翊銘攝)

研究由港大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統計及精算學系、感染及傳染病中心,聯同英國、內地的學者參與。研究分兩部份,一是焦點組,二是問卷調查。

首部份是深入訪談,團隊成員分別與26名介乎18至86歲的人分成4個小組,並進行一小時分組討論,從而了解他們如廁時的習慣和想法。

不洗手原因:無接觸到尿

被問及如廁後洗手的原因,大部份受訪者表示希望減少細菌、害怕發出臭味等,亦有一名男受訪者稱「有接觸到尿先會洗手。」就此行為,何栢良稱,假如對上一名使用者沖廁時沒蓋上廁蓋,糞便、尿液、嘔吐物等的水點會飛濺到各處;加上廁所環境普遍不通風,即使沒有觸及任何設施,也有機會從空氣沾上細菌。

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如廁後只會使用清水洗手,不使用洗手液的原因包括「沒有提供」、「洗手液被稀釋及混合其他液體」以及「按鈕骯髒」等。何栢良說,公廁內的菌量以億計,用清水洗手只能殺滅約90%的細菌,餘下的10%細菌仍然有機會令人「中招」致病;如配合以洗手液搓手半分鐘,則能殺滅99%的細菌;至於使用酒精搓手液的清潔效果更佳,能消滅超過99.999%的細菌。

研究第二部份是問卷調查,團隊向10間社區中心一共派發了300份問卷。受訪者當中,七成是女性,三成是男性;四成多是18至40歲,四成多是40至65歲,只有一成多是65歲以上的長者;收入方面,過半人的家庭月入介乎10,000元至40,000元,而三成多人的家庭收入少於10,000元。

三成人每次用廁紙墊在廁板上 ​17%踏廁板

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過半受訪者會坐在廁板上,近半受訪者會每次使用酒精消毒廁板,三成受訪者會每次用廁紙墊在廁板上,而大多數會抹廁板的受訪者均是年輕人。何栢良稱,廁板上含有大量來自糞便和尿液的細菌,包括金黃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及大腸桿菌等,建議市民如坐在廁板上如廁,應以酒精抹廁板一次。17%的受訪者如廁時會踏在廁板上,國內曾經有人因此踏碎廁板,慘被𠝹傷;何栢良直指此做法「好牙煙」,對長者尤其高風險。

受訪者:向尿兜吐痰展男子氣魄

有約四成男性受訪者表示會向尿兜吐痰,何栢良形容「比例都幾高」,並集中在老年受訪者。四成受訪者向尿兜吐痰「因為唔想向其他地方吐」,成最常見的理由;亦有少部份受訪者認同向尿兜吐痰「能展現男子氣魄」、「讓人有快感」及「可幫助減壓」。何栢良說,由於尿兜沒有蓋,沖廁時會濺起水滴,而痰的含菌量高,或會導致其他使用者生病。

一半受訪者沖廁前蓋上廁蓋 年輕人為主

另外,超過一半受訪者會在沖廁前蓋上廁蓋,只有兩成受訪者每次也會做,當中大部份是年輕人。同時,三成多受訪者認為不蓋上廁蓋沖廁會構成健康威脅。何栢良相信,部分人因為覺得廁蓋骯髒,即使明知沖廁時需要蓋上,也不願觸碰它;他建議市民每次如廁也蓋上廁板,然後徹底地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