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協會今年收百宗在囚人士求助 關注「智慧監獄」衍生私隱問題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民權教育中心今日(30日)發布2019年「民間監察懲教制度周年報告」,指去年收到超過100名涉及在囚人士及被羈留人士的求助,九成個案涉及懲教署,小部份涉及入境處。報告當中關注署方今年起陸續在數個懲教院所試行「智慧監獄」,促正視在囚人士私隱以免造成不必要心理壓力,以及單獨囚禁、投訴機制仍未見改善等。
該協會社區組織幹事蔡耀昌又關注,過去半年因反修例風波有數千人被捕,料收容各類還押及候判人士的荔枝角收押所將面臨擠迫等設施問題,認為署方須有應對。
社協提到,懲教署在數個懲教院所試行「智慧監獄」裝置,包括影像分析及監察系統、移動及位置監察系統、維生指標監察系統、機械人監察系統、緝毒機械臂系統,但認為多個措施均是只從管理角度出發,以減省人員工序及出錯風險,而系統收集大量在囚人士的個人資料,會造成心理壓力,認為須公開私隱處理指引。
「智慧監獄」無改善在囚人士待遇 沐浴設施未能調校溫度
自1979年起多次出次入獄的釋囚C先生(化名)認為,「智慧監獄」只是方便行政,但未能改善在囚人士的基本待遇,如沐浴設施未能調校溫度,在冬天時「只得三分暖」或者「燙到起水泡」,他指去年大欖懲教所有近百名囚友患流感。
他又憶述,在赤柱監獄曾受一宗毒品流入案牽連,指他須涉事囚友相熟有嫌疑,而被單獨囚禁一年。他稱,期間未獲每3個月或每半年檢視,他亦無答辯機會,指曾有署方高層巡倉經過卻對他的「冤獄」呼聲不聞不問。 C先生指,經過多年經驗,對投訴機制從無信心,即使有太平紳士探訪可聆聽投訴,但會擔心遭職員後續針對及報復。
社協建議,被安排單獨囚禁的在囚人士應獲予答辯機會,並設定上訴及定期覆查機制,為他們提供精神健康評估等。就投訴機制,蔡耀昌表示引述懲教署年報數字,去年有340宗的投訴和查詢,當中只調查81宗,最後只有2宗投訴屬實,成功比率低。社協建議設獨立投訴監督員,監察投訴調查組的工作以確保投訴是獲得公平處理,並可引入投訴人及證人保密機制。
懲教署:投訴處理機制合適和有效
懲教署回覆查詢指,署方一向重視投訴,在囚人士可透過多個渠道作出申訴,包括向院所管方、到院所巡視的懲教署總部首長級人員,或懲教署投訴調查組提出投訴;在囚人士亦可以書面方式向立法會議員、申訴專員、法定機構、其他執法部門、政府政策局等投訴,亦可選擇直接向突撃巡視的巡獄太平紳士求助或投訴。該署又稱,現時約百位由行政長官委任的專職教士,可根據監獄規則在任何合理時間內與在囚人士接觸,如有需要專職教士會向署方反映;如投訴人不滿有關結果,可向懲教署投訴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由懲教署副署長出任主席,現時委員包括24位太平紳士及不同宗教人士。署方指,懲教署的投訴處理機制合適和有效。
另外,懲教署表示,透過發展智慧監獄,除可加強院所保安及監管能力、保障懲教人員及在囚人士的安全外,亦積極研究利用科技優化在囚人士的更生計劃,當中包括透過平板電腦學習系統協助在囚人士學習進修、發展電腦通訊系統加強在囚人士與外界聯繫、發展在囚人士自我管理系統協助在囚人士管理個人事宜等等。相關系統已經或者短期內在不同懲教院所進行測試。如果效果理想,署方計劃推展項目至其他院所。發展智慧監獄的過程中,署方已就私隱方面的需要及現行法例的規定作出考慮,並參考由私隱專員公署所發出的有關指引設計項目。此外,署方亦不時與私隱專員公署就實行智慧監獄的科技應用交流意見。
就近期被捕人士增加或衍生更多還押人士,署方指會密切監察在囚人口,並會按在囚人口及運作需要靈活調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