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大館「日安時刻」中環午餐文化互動展 附四大展區打卡位
白領林立的中環商業區,午飯「食晏」亦有獨特風光。中環大館由即日起至明年二月,推出全新展覽「日安時刻」,探討中環午餐文化眾生相,以及社區內的人情細語。
展覽以互動方式展現打工仔爭分奪秒大疾走,買外賣、排長龍的「搵食」之苦。展覽展出上世紀中環外賣始祖,鏞記及嘉頓當年每個只售1.8元的復刻仿製飯盒,揭秘中環各同鄉會菜館的神秘面紗,以及碩果碩存的「包伙食」文化。
展覽內特設多個打卡位,又配以多元感官體驗,館方盼為生活節奏急促的港人帶來反思。
▼即睇展覽精華及打卡位▼
【快餐區】爭分奪秒搵食記
展覽共分為4個展區,甫入「快餐」區,肥腫難分的吹氣「不倒翁」映入眼簾,仿如爭分奪秒的打工仔,在中環街頭展開爭分奪秒的「搵食戰」。訪客「好不容易」擠身而至「打卡」,「仲掛住睇手機?」、「快啲啦」、「Watch Out」等的耳語雜音此起彼落,由同是「淪落人」的大館職員聲音呈獻。
吃快餐、買外賣,相信是中環白領最習以為常的事。談到外賣風潮的前世今生,則不得不提中環老字號鏞記。創辦人甘穗煇60年代參觀東京奧運會,發現周遭人人手持外賣便當觀賽,深受啟發,及後更將之引入本港。紙製飯盒再鋪上一層吸油用的牛油紙,盛載鏞記的中式燒味飯等,成為本港外賣始祖。
與之並列的尚有嘉頓飯盒,以招牌的藍白格仔作設計,同樣盛惠1.8元,當時雲吞麵售約2元,可見外賣飯盒成為當時不少打工仔的「醫肚」恩物。事隔多年,飯盒真身已不復再,展覽再現複製品,讓訪客窺探舊時。
【行政午餐區】端莊雅緻與便捷之間
中環是金融中心樞紐,成上千萬計的生意快速流動。白領、生意人洽商,必首選高級餐廳,專為商務設計的「行政午餐」,上菜速度恰到好處,為雙方傾談營造不慍不火的理想節奏。展區設有別開生面的「一站式」體驗,予到訪者感受餐桌上的講究禮儀,及暗中的商業較勁。
【同鄉會區】鄉愁連結的圍內飯局
一頓飯,不僅是片刻的大快朵頤,亦是同桌上的鄉愁連結。香港開埠以來,華人在殖民管治下,更重視血緣關係,同宗同族者格外親近,自發結成宗親會及同鄉會,並落戶中環,形成當區別有景致。
同鄉會一般只招待會員,廂房內坐滿商賈官紳或白領階層,共同以方言交際,享受熟悉的地道佳餚。時至今日,同鄉會仍是不少「圍內人」聚首宴客的不二之選。
【福食區】老闆伙計同撈同煲
今時今日,外出午膳開支高昂,令不少打工仔甚感頭痛。不過在60年代,外出搵食艱難,僱主主動包辦員工膳食,即所謂的「福食」或「包伙食」,讓員工享受安樂茶飯。昔日包伙食由大牌檔供應,亦有家庭式經營,在中環一帶自設工場。
毛巾包頭的夥計,提著大擔挑穿梭多區送飯的畫面,隨著市政局勒令取締後,已成歷史,但至今仍有碩果僅存的企業,繼續「福食」傳統。位於威靈頓街的海味舖「明都森記」,仍由老闆娘親自發辦,每天不言休為家人及員工準備美味午餐,更不乏精製的花膠靚湯,教人羨慕。
有份策展的大館文物事務主管楊頴賢受訪時提到,大館除主力探討其建築物活化歷史外,亦聚焦社區聯繫,故早於兩年前已著手籌備「中環日常」衣食住行系列,「日安時刻」是第二部曲,適逢正值冬至、農曆新年等中國人喜慶節日,遂擇檔期配合。她指,「日安」由「晏」字分拆,期望以別開生面及互動方式,探討中環人「食晏」文化。
她自己本身亦是中環打工仔之一,深明「搵食」之苦,「中環人係最慘,數以十萬計人係度返工,早上已諗定下午食乜,好多人好迫啦,又要排好耐隊」。展覽區並非「有得睇、無得食」,大館特設「日安食堂」,歡迎訪客自攜食物進內享用,餐桌亦設特別製作的餐巾等工具,予食客反思當中的取捨,包括進食速度,以及有伴共食與否的樂趣等。港人吃飯節奏急速,楊頴賢相信中環上班族以外,各行各業打工仔亦會有共鳴。
「日安時刻」展覽詳情:
「日安時刻」展覽詳情:
日期: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2月8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大館01座複式展室
*免費進場,另設導賞團(需預約)及相關活動(需事先登記)。
詳情可瀏覽:大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