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教授文理皆通不言休 創業研新範疇 籲年輕人把握機會
港府近年增撥資源希望吸引市民投身科研,但對73歲浸大物理系客席教授張大健而言,追求學問、勇於主動研究,其實更重要。張大健是拿了政府資助投身科研界的其中一人,他創立的科創公司「步固」(Booguu Company),其中一個發明「便攜式步態分析儀」料於明年可在港的醫療機構中廣泛使用,評估長者跌倒風險。
張大健本身以學術性研究為主,如研究海浪能源,但數年前他回港探親時忽發奇想,開始「貼地」研究,數年間先後在國際及大灣區的發明賽中得獎。本港過去半年社會及經濟不穩,他勉勵年輕人應把握機會,鑽研自己想到又有能力完成的事。
張大健為小巴「把脈」及「便攜式步態分析儀」的研究,均在今年的「亞洲發明展覽會一香港」中獲獎。他訪問時沒重提自己數十年來發表的論文屢獲國際認可,部分研究更獲專利,亦沒分享自己兩年前在知名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奪獎一事,反而分享自己中途轉換跑道的緣由。
六十年代來港 由不懂英文走至美國升學做學者
他說,六十多年前教育並不普及,在內地蘇州出生,六十年代中期來港讀書,當時他不懂英文,幸獲中文中學(麗澤中學)給予試讀機會,之後才有機會轉到美國升學、成為學者,再埋首不同的研究項目。
之前回港陪伴父親,他回望數十年的研究生涯,多集中學術性研究,如海浪能源、磁鐵發電、上太空的儀器等,有感研究對普羅大眾影響不大,不想留有遺憾,故在六十多歲時重新出發,開展與以往研究不相關,暨「貼地」又實用的研究。他笑言說,自己的記憶力比從前更好,現時目標是完成「便攜式步態分析儀」的研究:「由第一日開始,一直參與到完成為止!」
回望過去,以前經常做到某階段就停,但今次是一個機會,可以有始有終(all the way),做到我不想做為止,我跟太太說了,還要多做十年!
原以為張大健活到老,心不老,退休後勇於創立科創公司,開展未接觸過的研究範疇,是受美國學術氛圍影響。但他說,父親才是關鍵人物。原來其父從不強迫子女溫習,只愛出題讓子女自由發掘探索,培養他們自行學習研究,且至老不止:「以前每年回港探爸爸,都要將該年的題目濃縮成一小時內容進行匯報!」他感激父親教導,又形容父親的學習態度深深影響了他:「父親的方法與傳統中國教育是有些分別,我猜是有些基因影響,我也很好奇,什麼事都想研究、想知道!」
二哥是「收租王」 大哥是銀行家
談起兄弟姊妹,他笑著分享,聚在一起進行常識問答、著作問答的習慣數十年不變:「說《水滸傳》的角色、花名、故事,誰接不下去就輸!他們現在很不錯,二哥是張大朋(即知名股票和物業投資者「美孚收租王」)、三哥張大正是新加坡的銀行家,五弟張大海跟我一起在美國做研究,大家姐張大羽是做生意的,現在她常打來提我天冷穿衣,哈哈!」
至於愛好?他說自己愛摺紙,更即場摺出一個懂得「打關斗」的紙玩意,又邀請在場記者、公關合作,拼出一個有雙重星形的飛碟。摺紙年資多達六十多年的他形容,摺紙是娛樂,更是訓練腦筋的好方法,初時看書練習,之後就憑空思考如何摺出不同物件,他邊展示以港幣20元摺出的立體兔子,邊說:「數年前要給利市兔年出生的小朋友,思考了數小時,第二次就成功摺出兔子!」現時長居美國的他,閒時更愛帶著孫兒種植,以遊戲分享物理及數學概念,「在花園尋寶、玩遊戲,總比看電視好了!」
反修例風波持續逾半年,社會及經濟不穩,張大健直言對目前情況感難過,但勉勵年輕人把握機會,鑽研自己想到又有能力完成的事:「機會到處都是,每人都會有機會,分別在於你能否抓住機會,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