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署棕地研究報告 逾七成棕地踩埋官地 69公頃在保育地帶

撰文:陳晶琦
出版:更新:

規劃署負責的「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經多年調查,終於完成並提交最終報告。翻查完整報告全文,當中提及全港約有1,414公頃營運的棕地,涉及7,373幅有營業的棕地中,有超過七成除了在私人土地上,亦同時涵蓋政府土地,分別為961公頃為私人土地、183公頃為政府用地,另有350幅棕地則完全在政府土地上,面積合共51公頃。
土地用途方面,有321公頃棕地位於工業及倉庫用途地帶內,579公頃棕地則在綜合發展地帶,69公頃棕地竟存在於保育地帶範圍內。

橫洲事件中,社會有聲音爭議是否應重整棕地作業,善用棕地發展。(資料圖片:鍾偉德)

社會早有聲音要求政府收回棕地發展,規劃署最終於2017年4月委託顧問展開棕地研究,以全面掌握研究期間新界各處棕地的整體情況,包括整體分布、面積、特徵及經濟用途等,以助日後土地用途規劃工作。

研究結果顯示,在7,373幅有營業的棕地中,有超過七成即5,263幅棕地,同時涵蓋在私人及政府土地上,涉961公頃私人土地、183公頃政府用地。而只得1,760幅棕地,完全在私人土地上運作,土地面積佔219公頃。而有350幅棕地則完全位於政府土地,面積佔51公頃。

37%棕地作業者營運年期10年以上

同時,研究顧問在實地調查期間亦派員記錄用地資料,並以問卷訪問業務營運者及確認個別作業的邊界,訪問約3,420個營運者中,有37%受訪者於2009年或之前已開始經營其業務,17%受訪則於2010至2014年間開始經營業務,20%受訪者則在2015年或之後才營運。

規劃署於 2017 年年中委聘顧問進行「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情況研究」。(資料圖片)

棕地上的行業亦涵蓋多個範疇,包括一般倉庫/貯物、建造業、物流業、車輛維修、廢物回收業、鄉郊工業、停車場及劏車場等。當中物流業相比其他行業於2015年或以後才營運,佔較高比例達36%;而鄉郊工業相比其他行業於2009年或以前投入營運,則佔較高比例達73%。

研究又指,3,420名營運者以棕地作為主要營運場所,基於棕地租金低廉及場地達到營運需求分別佔60%及34%,其餘考慮則為良好物流設施、在港口附近及可用於物流業等。倘要清拆現有棕地作發展或其他土地用途,63%受訪者指需另覓地方繼續經營、10%受訪者會結束業務,惟僅有3%受訪者稱有機會能夠在香港以外營運業務。在眾多行業中,港口後勤行業有較高比例能在香港以外營運,佔10%。

許多棕地放任發展的結果,便是廢土、垃圾隨意傾倒,破壞了當地原有的自然原貌。(梁鵬威攝)

而營運棕地均對環境、生態及交通產生不同程度影響,視乎不同行業。根據實地調查及廣泛定性評估,棕地營運鄉郊工業、港口後勤、車輛維修及物流業等,將對環境、生態及交通帶來較高程度影響,包括造成噪音、灰塵、氣味等。而用作泊車、一般倉庫/貯物則會對環境產生較低影響。

研究指營運棕地對環境影響須考慮附近住宅密集程度。根據環境保護署的《工作守則》提及,倘露天倉庫距離住宅建築100米之內,將被視為對民居造成滋擾。而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亦建議,倉庫與民居最少須有100米的緩衝距離,並設立了三個分別為高、中、低的指標以量度營運棕地對環境的影響,當中指出243.57公頃營運棕地受到高度影響、737.28公頃受到中度影響,而432.99公頃營運棕地則受到低程度影響。

另外,研究指有69公頃營運棕地處於保育地區,當中涉31公頃分佈於壆圍,以及18公頃位於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