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珠江口變「垃圾海」 拖網內廢物多過蝦 憂海灘受害

撰文:羅俊文
出版:更新:
由珠海返港的漁船,沒有太多魚獲,只有一堆一堆垃圾。(李澤彤攝)

《香港01》日前報道距離香港僅40公里的珠海萬山群島,有漁民目擊「垃圾船」將數以噸計垃圾亂倒落海,污染海洋,令漁民生計大受打擊。兩名今早(8月30日)剛返港的漁民透露,萬山群島以外數十公里範圍已形成一片「垃圾海」,又展示在當地撈到的垃圾,不僅大多蓋上污泥,當中九成更為難以降解的廢膠,只有小量奄奄一息的海產。漁民擔心垃圾問題愈揭愈多,海產受垃圾污染,未來無法再出海打魚,而且一吹西南風,海洋垃圾便會吹至香港,令海灘受害。

海洋污染,花蟹混雜在垃圾堆中奄奄一息。(李澤彤攝)

從事漁業三十多年的梁生,剛從萬山群島以南返港。他指,以往萬山群島是捕漁的熱門地點,但今年捉到的漁穫已大不如前。他解釋,月初休漁期完結,拖網發現漁船因以為魚獲會十分「和味」,豈料發現蝦拖網中全是垃圾:「平時清理蝦網半個小時,現在要四個小時。」

梁先生說,做了幾十年漁民都未見過此情境,最初以為是個別事件,但後來垃圾愈撈愈多,才覺得不尋常,直至上周有内地傳媒揭發「垃圾船」倒垃圾落海,便懷疑自己撈到的垃圾與「垃圾船」有關。萬山和香港距離大嶼山僅40公里,漁民說一吹西南風,海洋垃圾便會「殺到」,例如本周四便會吹起西南風,令人憂慮。

海洋變堆填區,各式各樣的垃圾也捕撈到。(李澤彤攝)
垃圾夾雜死去的海產,發出一陣陣的腥臭味。(羅俊文攝)

垃圾九成為廢膠 夾雜胸圍内褲

‌梁先生向記者展示萬山群島的垃圾。十多個用膠兜載起的垃圾,雖然臭味未如想像般強烈,惟全部灰灰黑黑,不時有蒼蠅飛舞。現場所見,垃圾當中九成為難以自然降解的塑膠廢料、膠樽、廁紙套、膠手套、印有簡體字的食品包裝、工業用塑膠,大抵說得出的塑膠製品垃圾,都可在這裡找到。其餘一成垃圾則為布料,如底褲及胸圍。

垃圾當中九成為難以自然降解的塑膠廢料,其餘一成垃圾則為布料,夾雜底褲,胸圍。(李澤彤攝)

在垃圾堆旁,擺放的是一堆死魚死蟹。另一名42歲漁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他也剛從萬山群島返港,不例外的是撈到的垃圾較魚獲多出很多倍。他說,在萬山 群島拖網航行十分鐘,能承重百多斤的蝦網已超負載,於是起撈,在水底廿多米撈起的,幾乎都是垃圾,小量魚獲當中只有一半是生猛,另一半已奄奄一息。他擔心長此下去,海產或不適合食用。他說,垃圾在萬山群島一帶已避無可避,每出一次船便蝕錢一次,月入由去年同期的兩萬元減少一半。

他稱,漁船的空間有限,因此漁民們打撈到的垃圾通常會原處倒回大海。今次展示垃圾,只想向傳媒展示海洋生態已受嚴重破壞,冀中港兩地盡快查出垃圾源頭,並清理數以噸計的海洋垃圾。

漁民希望中港政府能合力解決海洋垃圾問題。(李澤彤攝)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指出,漁民在萬山群島打撈到的塑膠廢料,需花過百年時間降解, 塑膠廢料一旦跌入海床,由於欠缺紫外線,整個降解過程便更加延長。她續指,塑膠即使降解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降解只代表一塊塑膠轉化成微型塑膠,這些微型塑膠一旦被細魚吃掉,便有機會積聚毒素,市民如吃下這些受污染的細魚或影響健康,另海龜及海豚等珍貴物種也會誤以為塑膠為食物吞下,最終導致死亡。她促請兩地政府正視今次事件。她建議兩地政府可仿傚外國經驗,補貼漁民出海打撈垃圾,同時徹查垃圾來源。

環保署回應指,當局已通知海事處巡查受影響的香港水域,並未發現香港水域的海面出現異常大量垃圾。此外,環保署留意到有報道指內地當局於上周在中山市截獲一艘懷疑傾倒垃圾入海的內河船,並指事件並非個別例子。署方已向廣東省環保廳反映漁民的關注。環保署會繼續透過粵港兩地的現有合作平台,就區域內各項環保議題加強交流和溝通。
受到降雨、水流及西南季候風影響,香港西南部(例如屯門、荃灣、南區和離島區)的海岸在雨季通常會有較多垃圾積聚。環保署已知會海事處、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以保持警覺,並密切監察情況,盡快清理所發現的海上及海岸垃圾。

海事處回應指,每天調派約70艘清理垃圾船隻在各區水域清理漂浮垃圾,處方早前得悉有漁民在出海捕魚時發現海上垃圾增加,因此已加強巡邏海面清潔情況。至目前為止,香港水域海面未有發現不尋常的垃圾積聚情況。就近日的海上垃圾問題,相關部門正與內地單位進行聯繫和溝通。

漁民撈起的垃圾中,九成為塑膠廢料,印有簡體字。(李澤彤攝)
有些廢膠似是工業產生的。(李澤彤攝)
廢膠一籮籮,漁獲卻寥寥可數。(李澤彤攝)
漁民慨嘆生計大受影響,每次出船都要蝕錢收場。(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