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襲港・持續更新】患者疑遊中美洲染病 專家籲提高警覺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首宗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在港出現,感染者是一名38歲外籍女子,居住在將軍澳日出康城,在中環國金中心上班,8月6日至20日到過加勒比海聖巴泰勒米島時曾被蚊叮。
【寨卡襲港】外籍女染寨卡病毒 曾遊加勒比海 現於聯合醫院隔離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表示,香港出現零星寨卡個案,並非預期不到,他提醒市民要保持警覺,但不應過份擔心疫情,他估計隨著夏季過去,氣溫將會回落,而蚊患預料隨之下降,寨卡病毒傳染風險亦相對不高。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蚊叮了寨卡病毒患者,也有機會受感染,病毒會在蚊的體內4至6日繁殖,再經叮咬其他人散播病毒。他估計未來兩至三星期,若帶有病毒的蚊再叮咬人,便有機會出現本地感染個案。
目前最受關注是感染者與懷孕的不良影響(初生嬰兒出現小頭畸形)和其他神經系統及自身免疫性的併發症,如吉巴氏綜合症的關係。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寨卡病毒是小頭畸形和吉巴氏綜合症的成因。除吉巴氏綜合症外,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可能是寨卡病毒導致的神經系統問題之一。
要預防感染,除了預防被蚊咬,也要全方位了解寨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