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護士被指洩612求診者私隱 院方公布調查結果指無證據
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有護士被指在今年6月12日洩露病人資料予警方,令求醫的示威者在院內被捕,激起民憤,要求院方調查事件及交代會否處分。伊利沙伯醫院發言人在6月底公布,會邀請「外援」成立三人小組處理有關投訴。
事隔4個月,伊利沙伯醫院今天(29日)公布調查報告,指未有證據顯示,急症室人員曾將有關病人的資料直接轉交予第三者,包括急症室內的警員;但就承認急症室分流站與病人輪候大堂之間未有明顯間隔,有關設計在保障病人私隱方面並不理想。
有伊院醫護人員透露,調查過程包括向懷疑涉事或曾接觸過病人資料的醫護人員了解,亦有翻看閉路電視,「有人(懷疑涉事者)話無(洩露),有人就話唔記得(有無把病人標籤交給警員)。」消息人士指,閉路電視有很多盲點,如醫院登記處就無閉路電視。消息人士認為,院方的調查報告未能澄清公眾疑惑,甚至帶來更多疑問。據悉,早前被指與事件有關的員工仍然如常工作。
伊利沙伯醫院於6月24日宣布,邀請威爾斯親王醫院副醫院行政總監(運作)暨急症科顧問醫生張乃光、九龍東醫院聯網護理總經理鄧少強,以及伊利沙伯醫院管治委員會成員葉兆光參與有關調查。院方今天則指,調查小組先後會見多名職員,深入了解其中個案。
調查報告有三個結論,第一,未有證據顯示,急症室人員曾將有關病人的資料直接轉交予第三者,包括急症室內的警員。第二,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分流站與病人輪候大堂之間未有明顯間隔,有關設計在保障病人私隱方面並不理想。第三,警員或會按其執法需要,要求入院登記處提供載有病人個人資料的病人標籤,有關安排一直沿用多年。雖然是次調查沒有證據顯示有醫院職員曾將有關個案的資料交予警員,院方事後已即時停止這個做法。
建議改善急症室設施
調查小組表示,已向醫院建議改善急症室的環境設施,以加強保障病人私隱,包括在急症室的分流站及診症室的地板入口處加上標示,以識別急症室的臨床區域。而分流站會額外加上透明屏風分隔,配合實際運作需要,並同時加強保障病人私隱。
院方稱,已經接納有關調查結果,院方亦已落實執行有關建議,在急症室進行改善工程,加上適當標示和屏風,而過去警員按其執法需要要求入院登記處提供病人標籤的做法,院方認為並不符合保障病人私隱的原則,已經停止有關做法。
院方續指,已就調查報告與員工溝通,重申院方一向致力保障病人私隱的立場。院方會繼續聆聽前線人員的意見並作出支援。醫院管理局亦將有關調查結果及建議內容通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
據了解,伊利沙伯醫院急症科今天下午召開例行會議時,部門主管在會上交代有關調查報告,並鼓勵員工與部門其他同事轉述會議內容。有知悉該會議內容的醫護人員透露,會上有人指調查過程包括向懷疑涉事或曾接觸過病人資料的醫護人員了解,亦有翻看閉路電視,但最終認為無證據顯示有人曾向警員洩露病人資料,「有人(懷疑涉事者)話無(洩露),有人就話唔記得(有無把病人標籤交給警員)。」消息人士指,閉路電視有很多盲點,如醫院登記處就無閉路電視。
至於有伊院護士被指因向警員查問「催淚彈個催字點寫?」,而令示威者被捕一事,據了解,該名護士稱警員當時並非站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因此不知道附近有警員,而其當時問「催淚彈個催字點寫?」並非直接問警員,警員是「偷聽」而得知。不過,《香港01》今年6月曾訪問涉事被捕示威者,當時他稱該名女護士「忽然站起並走出兩步,向正在遠走的駐院警察詢問」,與該名護士所述不同。
消息:管理層不知會向警員提供病人標籤
另外,消息人士指,醫護一般集中精神提供服務,沒有留意到登記處職員原來會向警員提供病人標籤,「原來連管理層都唔知(有此做法),唔知一開始係邊個批准,亦都應該無人監管,係一個漏動。」
消息人士認為,院方的調查報告未能澄清公眾疑惑,甚至帶來更多疑問,「無證據顯示,究竟係睇唔到、聽唔到,定查得唔夠深入,信的人會信,唔信的人都係繼續唔信。」據悉,早前被指與事件有關的員工仍然如常工作。
6月12日有反修例示威者在伊利沙伯醫院內被捕,後有示威者接受訪問時透露,到伊院求醫時,向護士透露受傷緣由,但護士卻忽然站起向駐院警察詢問「催淚彈個催字點寫?」疑令他身份曝露,兩小時後在醫院取藥處,警員以涉嫌暴動罪為由拘捕他。另外,Facebook專頁HA Secrets亦有帖文指出,一名註冊護士疑因壓力太大而把載有病人個人資料的病人標籤交給警方,後有警員到急症室進行拘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