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口號式培訓 精英運動員母校示範如何栽培人才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里約奧運中,首次出征奧運的乒乓球男子單打黃鎮廷、男子花劍張家朗,以及2011年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冠軍郭灝霆,他們都來自同一間中學。當特首梁振英表示要重新檢視現行政策,培訓有天分的青年為精英運動員時,且看這間中學,如何為學生鋪設一條路,踏上運動員的征途。

三位香港精英運動員,如何游走在學校及訓練路上,需要學校提供充足的配套。(左至右︰路透社、郭灝霆提供、美聯社)

曾形容體育界、宗教界「沒有任何經濟貢獻」梁振英,周二(23日)主動提到,希望做到體育「精英化、城市化和普及化」,以外國學校及民間合作做例子,全面檢視體育政策,培養香港精英運動員。

在培訓精英運動員方面,2004年開校的林大輝中學,早就實踐如何運作。去年該校與體育學院合作,開辦全職年輕運動員高中課程。校方為他們度身訂造中四至中六課程及上課時間,以配合他們密集的訓練和比賽日程。同時,計劃包括一些輔助安排,例如延長修讀年期、提供課堂以外的補習、學習諮詢及網上學習平台等。例如16歲世界青少年桌球錦標賽冠軍張家瑋,他在該校讀中四,每周上課4天,餘下時間可集中練習。

林大輝中學有大操場,並非間間學校也有此設備。(學校網頁)

林大輝:不少校舍半個籃球場都無

課程推行一年,校監林大輝接受《香港01》 訪問時指出,去年一共有17位學生,來自劍擊及划艇等項目,為遷就學生不同的訓練及出賽時間,該校推出一系列支援運動員學生措施,例如:網上學習、教師親赴體院補課等,惟林承認,要投放更多的行政資源及人力物力。

林續稱,校內有室內暖水泳池、健身室等,鼓勵學生做運動。不過,他批評不少小學為「火柴盒」校舍,「半個籃球場都無」,需改善硬件設施。他又稱某些項目如劍擊,並非體育老師能兼教,須要外聘其他人手。他倡議政府投放資源,讓體育能專項專教。

孕育奧運健兒

今年在里約奧運中,有不少運動員也是林大輝中學學生,包括乒乓球單打16強止步的黃鎮廷、男子花劍16強的張家朗,而另一位矚目新星,就是16歲的小飛魚常鈺涓,她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父親是內地「蛙王」常青。她曾勇奪全國冬季錦標賽200米蛙泳第三名,為提升泳技,向內地的學校申請休學3年。來港後,得到老師及同學幫助,除上學外,一星期6日跟隨香港精英隊練習,適應新生活。

去年中國女排教練郎平率領排球隊來港交流,到林大輝中學示範。(香港航空圖片)

學者:政府先評估學生體質選才

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認為培育精英運動員,大前提是年輕人有參與運動的機會,學校是一個「入門級」的平台,讓學生透過體育課堂接觸不同運動項目,有興趣者可以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不過全校學生眾多,由體育老師「慧眼識英雄」是有限度,政府可以投放資源,利用儀器數據評估學生的心肺、平衡力,在學校選才,當然首要的是學生對運動有「內在動機」,願意投放熱誠。

至於本港年輕運動員常面對學業與運動事業之間的取捨,雷雄德建議,港府可以參照外國做法,為有出色表現的本港運動員,如亞運、奧運代表選手提供大學「入場券」,讓他們可以專心發展體育事業,退役後亦有出路。

雷雄德認為,港府應改變只停留於「口號式」的支持,發展普及運動應訂立量化指標,評估顯示,每間學校平均只有3成學生有參與體育活動,或只有1成學童的運動量達標等。政府對應數據制定目標,將有關數字提升至一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