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藍黃師生同煎熬看精神科 一成新求醫個案涉示威爭端
本港的反修例示威活動持續,一幕幕的衝突、流血場面均牽動眾人情緒,有精神科醫生透露,每周平均收到一宗新求助個案、涉及示威致情緒受困,當中包括校園內的師生,以及家庭中的父子。
有老師曾因與學生的意見不同被質問,繼而遭受言語上的欺凌感困擾;亦有中學生與父母立場不同,偷偷到前線抗爭被揭發後,雙方起爭執、感情決裂。
有精神科專科醫生透露,不乏與示威爭議有關的情緒困擾病人求診,而且近一個月的求助個案較多,或與情緒問題延後發作有關。
由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示威活動持續4個多月,對港人生活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曾於7月形容,社會彌漫「精神健康疫症」,但未找到有效藥物治病。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接受《香港01》訪問時稱,各階層及年齡層均有受示威影響的病人個案,她每周接獲平均約10宗新症當中,就有1宗求助者與示威有關。她又指近一個月有較多相關個案,估計是與示威持續、情緒一直累積有關,因為情緒問題未必即時發生,有些困擾情況會延後才出現。
延伸閱讀:
【逃犯條例】警員社交被孤立不敢返教會 警署附近居民受聲浪困擾
【逃犯條例】公院精神科新症平均排7個月 新界東醫院最長等逾2年
老師被學生迫問意見感焦慮 Band 1學生因家人考慮移民而自殘
部分求助個案涉及校園內的政見不同。林美玲分享指,有「偏藍」(建制)的老師過往主要教協助邊緣青年重回正途,但今次修例風波期間,曾在校內被學生以挑釁方式。學生問該老師對警方處理示威活動手法的意見,老師回答後,由於與學生的立場不一,被學生圍攻並質問,演變至近乎欺凌的狀況,該老師對此感到不舒服,有焦慮、抑鬱的病徵。
家庭亦是另一爭執場合,林美玲透露有學生一直偷偷上前線抗爭,將示威裝備收在「櫃桶底」,政見不同的家人其後翻出整套裝備,雙方激烈爭執致感情破裂。林指出,該個案原本患抑鬱症,社交圈子較窄,自8月起參與示威後覺得有使命感及被人認同,其後愈走愈前;但被家人揭發後,該病人傷心之餘,亦自覺使命感再也無法實現。
有個案是品學兼優Band 1 中學生,一直有瞞着家人參與示威,站得不算前,但家人近日因為社會現況混亂,正考慮舉家移民,該學生覺得不被人理解,亦不想離開朋友前往新地方,情緒受困之下曾數度「鎅手」自殘,終被同學及社工發現轉介求醫。
林美玲稱,會向學生表明欣賞他們對社會的熱誠,同時會建議學生現階段繼續在學業上裝備自己,相信他日能對社會作出貢獻;她又提到,人的意見其實會隨時間與經歷的累積而改變,若與身邊人意見不同時,應試試退一步,而非執意希望他人認同。
受示威事件影響 情緒病患者或提早復發
精神科專科醫生林智良直言,示威事件對社會各階層人士均有影響,差別只在於直接或間接影響。有部分原本患情緒病的人,受示威困擾提早復發,而原本無病的人則會因社會情況的轉變,例如公共交通停駛、或不知街上是否安全而憂心,有長者因鐵路停駛而不能跨區探望子女,亦不懂如何到他位於旺角的診所覆診;有年青人則因政見不同與朋友鬧翻,大部分患者均有焦慮及抑鬱。
林智良透露,曾有情緒受困的前線示威者接受治療後「轉型」,如示威時站後方,或者主力在網上宣傳示威,以免令自身精神健康惡化,他亦建議市民若對示威消息感壓力,不宜再24小時緊貼相關新聞。
另外,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早前推出「Care4ALL 香港精神- 同舟共行計劃」志願診症服務,為受修例事件困擾的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評估與治療,林美玲透露,由8月6日至10月25日共收到36宗求助個案。Care4ALL查詢熱線: 6020 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