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醫生退休重聘計劃須每年續約欠吸引 消息:擬改為2年合約
公立醫院醫護人手短缺問題一直嚴重,去年度(2018/19年度)醫管局的醫生流失率高達6.5%,創11年新高。
醫院管理局4年前推出「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冀紓緩人手不足,重新聘用退休的醫生留在公立醫院工作。不過,計劃備受批評,有醫生不滿計劃每次只與醫生簽一年合約,令他們擔心一年後自己不知何去何從,認為計劃吸引力大減,寧願提早到私營市場創業,而不選擇留公院工作。曾參與計劃的醫生當中 ,現時僅一半人仍留在公院。
《香港01》綜合多個消息透露,醫管局正積極考慮改良計劃,把合約形式改為「1+1」,概念類似於「一年生約、一年死約」,先與醫生簽一年合約,如醫生表現良好,就會自動續約一年。
醫管局回覆查詢時證實,由2020/21年度開始,重聘的醫護人員聘用期為兩年。
醫管局於2015/16年度起推出「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重新聘用年屆正常退休年齡退休或約滿離職的合適現職醫生、護士、專職醫療及支援職系員工,以挽留人才及紓緩人手不足的情況。
料逾一億元幫助改善重聘退休醫生
今年初的《財政預算案》建議向醫管局增撥7.21億元挽留醫護人手,據悉當中約1.3億元用於「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據悉,局方正向不同醫護人員小組委員會了解其意見及建議。消息人士透露,因應未來公院或爆發醫生退休潮,醫管局為挽留人手,故希望改善計劃,正積極考慮把「年年續約」改為「1+1」的合約,即基本上每次合約為兩年年期,但細節仍有待諮詢工會。消息人士指,政府今年初已就人手方面撥出資源,相信未來醫管局有足夠資源推行新措施,但沒有透露需要多少額外資源。
延伸閱讀:醫管局重聘退休醫生合約過短 轉投大學醫生批短視:成日話多空缺
消息人士並指,在推行新措施前,需要平衡年輕醫生的想法,因為有部分年輕醫生或認為,退休醫生看症數目不多,衝勁不大,對分擔前線工作量不似預期。消息人士亦認為,退休醫生在重回公院時,應先與部門主管溝通,商討未來的工作量及工作性質,如負責哪些手術、門診節數等。
另一名消息人士就透露,醫管局在今年3月起已就計劃展開諮詢,局方有意把合約改為「1+1」,即先簽一年約,如醫生表現良好,就會續約一年,概念類似於「一年生約、一年死約」。
1年就不獲續約 或寧願早點出去自己開檔
公立醫院顧問醫生協會主席羅振邦接受查詢時表示,該會在7月時做了一個問卷調查,訪問了約300名現職及退休的顧問醫生,發現有87%受訪醫生認為「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的合約年期應多於1年;有68%受訪醫生稱,如果合約年期定為2年或以上,他們會更願意申請回流。羅振邦稱,現時不少退休醫生在重回公院後1年就不獲續約,減低他們回流意欲,「寧願早點出去自己開檔(私人執業)。」他建議,醫管局最少應提供2年合約,如表現良好,更應自動續約至5年,擴大聘請規模。
工會:在重聘後不用再開會 臨床工作量無增加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則稱,支持有經驗的醫生留在公院,但期望醫管局能夠安排退休醫生參與更多前線工作。她解釋,現行制度下,顧問級醫生因需處理行政工作,臨床工作量會較少,如門診節數不多,亦只需指導中層醫生,而非經驗較少的年輕醫生。不過,當顧問級醫生在獲得退休後重聘,雖然毋須再處理行政決策工作,但臨床工作量卻無相應增加,「以前他們多會議要開,所以門診節數少,但在重聘後不用再開會,工作量也是一樣。有個別部門反映情況唔係好理想,唔係好幫到前線。」
她認為,退休醫生應參與更多門診、巡房、指導年輕醫生等工作,才能更為公平,及真正紓緩人手短缺的問題,建議醫管局列明退休醫生的工作性質,及哪些專科需聘請退休醫生。
2017/18年僅13%退休醫生續約
根據醫管局資料,2015/16年度及2016/17年度共重聘了61名退休醫生,但在2017/18年度就只有8人續約,換言之即只有一成三的醫生願意續約。而在近兩年,續約的醫生人數及所佔百分比增多,如2019/20年就有44人續約,佔去年聘用的48名醫生的九成。計劃推行5個年度,截至10月14日累積有120人參加重聘計劃,當中僅65人,即大約一半人仍然在公院工作。本網向醫管局查詢退休醫生在計劃下工作了多久才離職,局方沒有提供資料。
醫管局回覆查詢時證實,由2020/21年度開始,重聘的醫護人員聘用期為兩年,有關人員會先獲發一年合約,工作表現良好者將會獲發額外一年合約,以65歲為限。醫管局並指,截至2019年9月底,醫管局內共有66名醫生在退休後受重聘為全職醫生,繼續替醫管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