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首設地區康健中心將開幕 料每年服務逾5萬名居民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食物及衞生局在葵涌設立首間地區康健中心,以加強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中心將於本月25日正式營運。
政府期望透過中心加強公眾對疾病的預防意識、提升公眾對個人健康管理的能力及為慢性病患者提供支援。中心向葵青區居民提供多項免費諮詢服務;而針對慢性疾病高風險人士,專科治療如物理治療、中醫服務、視光學評估等則每次收費150元。中心預料每年將服務2萬名普羅市民或慢性病高危人士,以及3.5萬名慢性疾病患者。

食物及衞生局在葵涌設地區康健中心,希望加強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中心將於本月25日正式營運。(李恩慈攝)

地區康健中心設於葵涌九龍貿易中心,佔地15,500呎。地區康健中心核心團隊專業人員包括6名護士、3名社工、1名物理治療師、1名職業治療師、1名藥劑師,而1名營養師亦會於本月23日到位,服務對象為葵青區居民。主中心的設施包括健康資訊站、自我健康檢測站、評估室、康復及適健區等。 另外亦有5個附屬中心,分別設於葵涌東北、葵涌中南、葵涌西、青衣東北及青衣西南,將於1年內陸續投入服務,讓居民診症更便捷。中心預料每年將服務2萬名普羅市民或慢性病高危人士,以及3.5萬名慢性疾病患者。

+8

中心會向大眾提供免費藥劑師及社工諮詢、護理諮詢教育、社區推廣活動等。市民可向參與地區康健中心網絡的20多名醫生作慢性疾病諮詢及診症,政府會就每次診症資助最多250元。由地區康健中心網絡醫生診斷的高血壓、糖尿病或肌肉骨骼問題患者,可參加慢性疾病管理計劃。病人透過參與該計劃,專科治療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營養飲食治療、足病治療、病理化驗、視光學評估及中醫服務每次收費150元,餘下費用由政府津貼。截至上星期,已有25名西醫加入網絡,其中13個於葵青區執業。中醫方面,已有31名中醫加入網絡,其中9個於葵青區執業。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慢性病對公營醫院的壓力最為沉重」,故必須改變本港醫療系統「重治療,輕預防」的風氣,期望長遠可透過計劃減低對公營醫院的壓力。她稱,現時有數十名葵青區醫生參與地區康健中心網絡,正陸續邀請更多醫生參與此計劃。

每年營運費1億元 全數由政府負責

陳肇始稱,地區康健中心每年的營運費用為約1億元,全數由政府負責。在指導及監督方面,食衞局已委任地區康健中心管治委員會,向局長匯報地區網絡運作、服務提供及發展,並定期進行公眾諮詢,收集區內居民意見以改善服務。

根據地區康健中心網站,管治委員會由醫護專業界別的代表,包括醫生、護士、專職醫療人員、中醫師、社工、學者及區議會代表組成。委員會主席為食物及衞生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處長蔡宇思醫生,而顧問為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生。陳肇始表示,委員會內有學者及專家負責「睇數」,相信架構能有效監督中心運作。

另外,政府已透過公開招標,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一項為期3年的地區康健中心監察及評估研究,主要範圍包括康健中心服務質量、效率及成本效益,希望能更完善地籌劃未來的地區服務。

陳肇始期望地區康健中心可逐步推廣至全港各區,計劃於深水埗及黃大仙設立第二批康健中心,並研究推出不同規模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