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凜冬烈火》導演冀港人團結 學者:應回歸體制博奕
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連場示威浪潮,至今仍未平息。烏克蘭紀錄片《Winter On Fire》(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自六月以來,備受示威者熱捧,成為標記之一。
紀錄片導演兼監製 Evgeny Afineevsky越洋接受《香港01》訪問,對作品大受歡迎感欣喜,又寄語香港人堅守團結力量。有本地學者則認為,紀錄片為街頭運動注入動量(Momentum),但他坦言,本港政治氣候難循烏克蘭模式走到終點,認為要由街頭回歸體制與政權博奕。
熟悉的社區、熙來攘往的街頭,《Winter On Fire》放映會遍地開花,震撼不少參與反修例人士的心靈。這套曾獲提名奧斯卡的最住紀錄片,記錄烏克蘭於2013年冬天發生的93天街頭抗爭,不少畫面都令人感到熟悉:民眾聚集載歌載舞,在廣場上亮起手機燈光大合唱、高呼口號和應,與港人引以自豪的和理非遊行大為相似。
畫面一轉,沒迎來曙光,當地政府漠視民間訴求,雙方爆發衝突,防暴警清場、警棍如雨揮下、子彈橫飛,急救人員、牧師、孩子無一倖免,不禁令人聯想香港這個夏天的血與汗。
見證歷史的Evgeny坦言,烏克蘭抗爭運動最終成功,源於民眾不分階層堅持團結,創造改變。他早前曾親撰公開信支持反修例運動(見下圖),並寄語時機可一不可再(It's now or never),呼籲港人勿輕言放棄。
林鄭撤回修例 立即越洋道賀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宣布撤回修例,國際傳媒鋪天蓋地報道,他幾乎無時差地向記者傳來相關新聞「道賀」,當他得悉網民「不收貨」,更以其紀錄片經典一幕明志:「(示威者感言)如果我們接受政府的條件,已經死去的朋友是不會原諒我們」,Evgeny心領神會,但亦提到:「但最起碼,已經展現人民力量。」
連登網民原創歌《願榮光歸香港》爆紅,港人接力在各區商場大合唱,甚至在示威現場高歌,雖然不諳中文,他看過歌曲MV後亦讚不絕口,「它很美麗及了不起(It's very beautiful and amazing)!」。
熟悉國際政局及專研社運的浸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鄭煒認為,《Winter On Fire》大受共鳴在於它有「想像空間」。他指出,烏克蘭處於大國夾縫,當時親俄政府失信於民,抗爭命途多桀,但最終苦盡甘來,對港人而言是心靈撫慰,「只要堅持,就會有轉變發生。」他亦稱,現時反修例運動陷膠著,紀錄片會讓同路人延續運動情緒。
調查委員會是出路
烏克蘭由和平示威,逐步變成武力抗爭,最終多人喪命,令對立一發不可收拾。鄭煒認為本港雖遠不及此,但承認逐步升溫,尤其是盛傳港府祭出《緊急法》一招,加上警民衝突常態化,亦令人憂慮局勢。他認為,政府拒納民意實難辭其咎,部份警員執法失誤更是火上加油,「(政府)有可能會失去幾代人。」鄭又指,不論是獨立調查委員會抑或是真相委員會,均可以修補撕裂,5年前雨傘運動後卻無成立,社會及政治改革亦全數欠奉,最終延禍至今。
鄭煒特別提到,不論是民主國家、抑或是威權政府,遇到大型衝突後均有問責機制及社會改革,美國佔領華爾街行動中,遭警毆的多名示威者事後獲政府賠償;烏克蘭抗爭亦然,警方前線指揮事後亦需問責,「無理由咁大場衝突,只係示威者要負責。」
鄭:武力抗爭不可行
香港近日示威有武力升級現象,鄭煒認為勇武抗爭於本港框架下難以為繼,因為香港非政治實體,難有體制內部分裂,近日亦見不少建制力量發聲,「無可能用武力做到太多嘢,反而會成為口實。」他亦呼籲,勇武派宜思考當下,因外國關注本港議題,除了是價值上的認同,背後亦涉及中美角力計算,使用武力及「私了」反添變數,「(外國)難再出聲支持示威者,可能會更孤立無援。」
運動總有潮退時,尋覓「最大公約數」成首要目標,鄭煒綜觀各國經驗,認為不少成功社運包括美國民權運動,亦講究持久參與,「點樣將街頭熱情同契機,轉化為重建制度嘅力量,都係可著力嘅方向」,他指,11月的區議會選舉、以及爭取政改,值得考慮,「街頭政治同制度政治唔係二元對立,可以互相補位。」議員過去屢被取消資格(DQ),打蠃選戰仍有作為?「始終呢個先係成本最低、最多人可以參與的方法。」
最壞情況:無人贏
解鈴還需繫鈴人,他強調港府責無旁貸,倘以為抗爭運動會隨著開學曲終人散,「咁諗就太天真。」鄭煒預視最壞情況:官民角力下,衝突曠持日久,中央漸覺難管治本港,繼而施以更高壓政策,「結果無人會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