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到啟德視察 提私隱保障措施
8月24日觀塘遊行期間,有示威者將九龍灣常悅道的「智慧燈柱」鋸斷及毀壞,從「解剖」的燈柱內部,發現懷疑可將資料傳至內地的組件,惹來監控私隱問題。政府成立的「多功能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今(10日)舉行第二次會議,據了解,委員集中關注私隱問題,如使用藍牙交通探測器,探測車速和行車時間,當局稱只會讀取藍牙設備地址(MAC Address)的一部分,惟未知實際做法,並建議設定統一機制予各部門跟從。
為期三年的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於今年6月開展,在四個人流車流較多的地區,分階段安裝合共約400支智慧燈柱,當中九龍灣常悅道、啟德承啟道和觀塘市中心已啟用50支。委員會繼上月12日舉行首次會議,今日(10日)再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地政總署和運輸署,向委員匯報8月24日在常悅道被損毀的20支智慧燈柱情況,均在27日恢復基本照明功能。
當局介紹智慧燈柱的其中四項應用,包括兩項已啟用功能,為無線射頻識別(RFID)裝置發放定位訊號,及利用攝影機拍攝交通快拍,以開放數據形式發放;另外兩項未啟用功能,則是利用藍牙交通探測器探測車速和行車時間;及利用攝影機收集車牌號碼,去計算不同類別車輛使用道路的流量。
根據會議資料顯示,地政總署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籤,在燈柱底部、高於地面0.1米位置,每120度安裝一個,共有3個,在超高頻920至925MHz之間。而RFID讀取器可接收10米範圍內,如智慧拐杖的定位訊息,以便視障人士導航之用。消息指,有與會者表達外界對RFID標籤會識別身份,知悉該人曾出現在某地方的錯誤觀感,當局強調RFID標籤沒有「收集數據」或「讀取裝置資料」功能。
而運輸署的全景攝影機將收集的車牌號碼,以散列數據(hash data)計算後匹配不同類別車輛,以分析各車輛使用道路的流量,及車牌自動識別。而匹配後將立即刪除散列數據。該功能暫未啟用,當局亦強調不會記錄車牌號碼或司機的圖像。
至於藍牙交通探測器則透過燈柱之間的Media Access Control(MAC)address部分數字作配對,以檢測行程時間和平均車速,向公眾分享交通數據。當局指,數據經即時分析後將自動刪除。不過,據悉雖然藍牙交通探測器只抽取部分 MAC address,但每個人的手機藍牙MAC address是獨一無二,可利用作為識別網絡裝置的位置,或可藉此識別身份,故當局需解釋實際抽取的部分數字有多少。
此外,運輸署已啟用的攝影機拍攝交通快拍,可傳回解像度320x240的畫面,以開放數據形式發放,而數據上載後會隨即刪除,不會保留影像。不過,據悉燈柱內的鏡頭與電腦系統接駁,原始數據經處理後上載,是否保留或存疑,需要政府進一步公開透明解釋,以釋除公眾疑慮。有消息人士則認為,政府樂意聽取業界意見,當中涉及私隱問題在稍後時間交代跟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