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山走進瑪麗行醫35載 李國維籌建血液移植中心:不斷學新事物
行醫35年的瑪麗醫院副行政總監李國維,為本港引入血液幹細胞移植技術的先驅。李國維初出茅廬在青山醫院精神科的一年診症經驗,為他往後30多年在瑪麗醫院内科血液科播下以同理心治病的種子。行醫多年,他面對不同挑戰,也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說能夠幫助病人重獲新生、生兒育女令他感到非常滿足。
1984年醫科畢業的李國維當年初成爲醫生時,像大多數醫生般希望成爲内科醫生,但由於内科競爭激烈,成爲註冊醫生的第一年被派到青山醫院的精神科。他指當年很多人都很抗拒精神科,但在不知不覺間,在精神科的經驗對他將來的工作有幫助。
他憶述當年在精神科工作的時候,不斷被病人用粗言穢語辱罵,又有病人因爲病情而打他。但他會理解病人的行爲都是因爲病情所致,不會放在心上,仍然會努力醫治他們。在青山醫院的一年診症經驗,讓他學會如何面對有壓力的病人,例如面對很緊張的病人時,他會用較慢的語調清晰地講述治療重點,讓病人盡量接收到重要的資訊。
醫生要了解病人的需要,才去處理不同的個案
那一年也讓他感到人非常脆弱,隨時都可能患上精神病,他感慨:「心理平衡很重要,過分追求欲望只會令人做出不理想的行爲」,不但令自己不開心,也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因此,他認爲同理心非常重要,覺得醫生要了解病人的需要,才去處理不同的個案。
其後的30多年一直留在瑪麗醫院,李國維表示是因為在瑪麗面對很多挑戰,「自己不懂得的事比自己懂得的事多」,在處理罕見個案的時候可以學習到新事物。他指出自己現在如果遇到不懂得處理的個案時仍讓會自己搜尋學術文章,參考外國權威的做法,他亦會嘗試找出新治療方法或藥物,不斷學習。例如他會學習精細處理血液幹細胞的方法、將基因加入人體或基因編輯等技術,他形容「香港也在學習階段中,需要向中國或外地的權威學習。」
瑪麗醫院團隊多年前已經策劃成立血液幹細胞移植中心,包括醫學院教授、年輕醫生、化驗微生物及寄生蟲的醫生、診所護士等,團隊成員溝通及協調,不斷改進服務。例如在2014年開始,李國維的團隊成功向醫院管理局爭取增加8張病床,並增加異細胞移植手術的數量。
原來做到手術後,會影響病人整個人生路
行醫多年,令李國維感受最深的是醫生不單止能夠醫治好病人身體上的病患,更能夠醫治好病患者家屬。多年來,他看過不少因家庭支柱患病而影響整個家庭。他最記得一名女病人家屬,多年前她的女兒要接受血液幹細胞移植手術。多年後,她告訴李國維自己已經成爲外婆。李國維慨嘆:「原來做到手術後,會影響病人整個人生路」,令他覺得行醫十分有意義。
李國維又勉勵年輕醫護人員不要讓自己有太多既定想法,過往的經驗雖然有參考價值,但仍可以用新的角度去尋找解決方法。他亦指出醫護有很多規矩都會因應時代而改變,勉勵新一代分析並嘗試新的技術,不要墨守成規。李國維醫生當選醫管局今年其中一名傑出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