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分會考生到浸大講師 敲擊樂演奏家劉語:堅持你的熱忱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條條大路通羅馬,實現夢想有時未必單憑考分。中學時對各類主流課程都毫無興趣的劉語,卻對音樂情有獨鍾。在會考失敗之後,他幸憑音樂天分得到老師推薦,進入浸會大學研習音樂。從高級文憑到學士、碩士再到全獎學金資助的博士,現時的劉語已經成為敲擊樂演奏家,在浸會大學音樂系執教,努力培養音樂屆下一代。
追尋音樂之路的過程辛苦,劉語課餘時間,學習編織以舒緩壓力,甚至獲得美國編織協會認可,成為一級編織專家資格。劉語於小三偶然接觸敲擊樂,至中三確定音樂為未來之路,他說:「人不可以不喝水,音樂就是我的水。」鼓勵所有熱愛音樂的學生,不要只用考試、比賽限制自己,最重要是要堅持對音樂的熱忱。

演奏音樂時不需說話,但清雅的琴聲,躍動的節奏,加上他嫻熟自如的姿態,已經流露出劉語的自信與不羈。誰也想不到,這位曾經會考低分的考生,現時已經是敲擊樂演奏家,更是浸會大學音樂系執教的講師。回看來路,他表示是靠着堅持和熱情,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從會考失敗到浸會大學音樂系講師,劉語鼓勵學生不要失去熱忱。(袁澍攝)

不喜歡主流課程 發覺敲擊樂可能性

提起中學時光,劉語說自己很不適應,和老師亦時有爭拗。他認為,老師只懂得讓學生讀書考試,往往都是死記硬背,課程設置亦不考慮個人興趣,限制學生發展。劉語形容學校對學生好像整理文件,「不擅長理科,就立刻將你擺去另一個folder(文件袋)。」

小三偶然接觸敲擊樂 中三確定音樂為未來之路

儘管不喜歡讀書考試,但是劉語從小學一年班起就一直學習鋼琴,而自那時起,亦鍛鍊出良好的音樂底子;到三年級,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敲擊樂。看着不同樣式的敲擊樂器,小小的劉語被迷住了,「充滿了各種可能性」。他認為,敲擊樂比起鋼琴,雖然歷史不長,但空間很大。至中三,他便確定以音樂,作為未來之路,「人不可以不喝水,音樂就是我的水。」

會考失敗 幸得老師推薦研讀音樂

劉語因中學時抗拒主流課程,不喜歡讀書考試的框架限制自己,至會考亦如預期的「肥咗(Fail)」。除了英語得A之外,其他科目得分都不甚理想,無法升讀中六。

慶幸憑藉音樂天分,會考失敗的劉語得到中學老師推薦,入讀浸大音樂系Music 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在自己喜歡的課程中,劉語用兩年取得高級文憑,再用3年修讀浸會大學的音樂學士。他越讀越勇,帶着音樂夢想前往美國,隨後便拿到紐約大學的音樂碩士、亦得到全獎資助入讀美國石溪大學主修現代敲擊樂演奏,取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劉語在美國讀碩士時,壓力很大,於是學習編織減壓。現時他已經是經過認證的一級編織專家。(袁澍攝)

學習編織減壓 竟成一級編織專家

雖然夢想成真,但於美國修讀碩士時,劉語亦一度承受壓力很大。他表示,因為敲擊樂器歷史很短,只有數十年的歷史,因此在尋求新創意時,常常覺得焦慮。劉語後來在朋友介紹下學習了編織,更在往來學校的火車上,聚精會神編織一、二小時,他說:「編織這門技術,你跟着指令就能成功編織出想要的答案。這和沒有規矩的敲擊樂不同,非常舒緩壓力。」

壓力最大時,他曾為班中12個同位同學,甚至教授夫婦,每個人編織一頂毛線帽;劉語的編織技術,甚至獲美國編織協會頒發一級編織專家資格。

用廣東歌講解古典音樂 「付出時間就不怕沒有回報」

讀書時不追求考分,研習音樂時亦不熱衷比賽,劉語確實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他於2016年,打入意大利敲擊樂協會比賽的決賽,更在不同地點表演,足跡遍布全世界。現時他回到浸會大學音樂系執教,深知讀書容易苦悶,於是他時常用《海闊天空》之類的廣東歌,來講解古典音樂的知識,讓學生更好的融會貫通。因而也吸引了不少對音樂充滿熱情的學生選擇上他的課。

他更鼓勵學生,音樂這條路不是努力就一定有成功,但是一定要記得,保持熱忱和堅持、付出時間,便不怕沒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