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研究指近月抑鬱率達9.1% 醫生︰為精神健康退後一步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昨(11日)公布,今年6月至7月港人疑似抑鬱症的比率上升至9.1%,較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期間的比率5.3%高。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今日(12日)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上表示,過去幾個星期,有可能因為社會爭議受到困擾,要留意有無出現抑鬱徵狀,有時除了感覺,會有頭痛等身體反應。她建議,如果是因近月社會爭議令自己有情緒憂慮,無論是什麼政治取態,本身個人都要「退後一步」,不要不停去追貼有關議題、行到最前,需停一停給予自己空間。
尤其是過往幾個星期,不論信念及政治取向,都會有可能因為社會爭議受到困擾,要留意個人入睡、胃口轉變、集中力變差,會否經常覺得緊張、焦慮等。短暫的情緒問題,維持一、兩日,可以理解,但徵狀出現兩星期以上等,影響日常生活,如感到看不到將來,失去往常興趣、不想見人等,可能就是抑鬱表徵。她提醒,有時受到壓力,不一定是感到緊張和焦慮,而是身體出現徵兆,如會頭痛等,透過身體表現受壓。
她建議,如是因近月社會爭議令自己有情緒憂慮,無論是什麼政治取態,本身個人都要「退後一步」,不好不停去追貼有關議題、行到最前,會影響精神健康,需停一停給予自己空間。如留意到有情緒需要的朋友,可以多些可以講其他話題,鼓勵他們重拾日常的生活興趣等,即使雙方立場不一,亦以不批判的態度聆聽,如對方情況嚴重,可以勸他們尋求醫生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