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強人】醫院認證受抨擊 何兆煒:非成績表 不應照單全收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公立醫院醫生工作繁忙,醫生人手追不上服務需求已非一日之寒,醫院認證計劃是其中一個令醫護人員怨聲載道的制度,嚴重加重醫護人員的文書工作,所以計劃推行9年後,最終於去年煞停。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接受《香港01》專訪直言,「我個人覺得都幾失望,幾可惜」,他強調醫院認證從來都不是一張成績表,即使評審員提出負面意見,「一個成熟的管理層不應照單全收」。他解釋「基本上係你畀錢人嚟睇你架嘛,無理由俾人drive(駕馭)你」,認為這並非正常取態。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坦言認證計劃確實會較多表格填,但有助改善醫院形象。(余俊亮攝)

何兆煒現時是私家醫院掌舵人,其實早年已是公營醫療系統的資深管理層。他在1991年加入初成立的醫管局,1995年任廣華醫院行政總監, 1999年再升任醫管局行政總裁,至2005年9月約滿後才離任。

倘發生事情,沒有文件證明便會「口同鼻拗」

醫管局於2009年推行醫院認證先導計劃,醫護人員需填寫不同表格,一直被抨擊是加重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何兆煒坦言認證計劃確實會多表格,他比喻有醫療事件發生時,有文件紀錄的重要性,「好似我哋做醫生,醫委會都會成日話我哋要寫清楚」,他坦言沒事還好,但倘發生事情,沒有文件證明便會「口同鼻拗」。若要確認醫院有跟隨認證計劃評審員的建議,文件或必不可少,但在私家醫院醫生則多為訪院醫生,故文件多由護士負責。

曾任醫管局行政總裁的他直言當年未有考慮做醫院評審,因為醫管局總部有其獨立性,七個聯網亦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但他在2012年出任聖保祿醫院醫務總監後,反帶領醫院加入醫院認證,他認為計劃有助改善醫院形象。對於公立醫院去年煞停認證計劃,「我個人覺得都幾失望,幾可惜」。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在1999年曾出任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余俊亮攝)

何兆煒:認證計劃唔係成績表 而是內部改善

對於醫管局推認證計劃,大增醫護工作量,何兆煒稱曾聽聞部分醫院在評審員每日做總結後,若評審員稱工作有所不足,醫護人員便需要即晚補充其不足,何兆煒認為做法並非正常取態,「基本上係你畀錢人嚟睇你架嘛,無理由俾人drive(駕馭)你。」他認為認證計劃發展至今,有不同聲音指是和醫院管理層如何領導認證工作有關,他反問「認證的本質是作為內部的反省,找適合的地方改善?抑或是填成績表般,我考到幾多分?」何兆煒認為計劃最大的作用是令自己機構反省,而非加重醫護負擔,他強調「一個成熟的管理層不應照單全收」。

「認證的本質是作為內部的反省,找適合的地方改善?抑或是填成績表般,我考到幾多分?.....基本上係你畀錢人嚟睇你架嘛,無理由俾人drive(駕馭)你架。」
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

談到公立和私家醫院的合作,何兆煒把歷史娓娓道來,他形容公立和私立是互相學習的過程,他在198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他稱當時大家都覺得公立醫院環境必定較差,當年也有談流失問題,但當年情況更差,「過去是200%以上,我在伊利沙伯醫院時,40多人嘅病房係接收近100名病人。」他在伊利沙伯訓練成外科專科醫生,深明當時公立醫院工作的艱辛,「當時情況更惡劣,病人瞓帆布床」。

何兆煒1983年畢業於港大醫學院後,在伊利沙伯醫院受訓成外科專科醫生。(資料圖片)

公立醫院病床不足,內科病床佔用率超過120%已非新聞,近年才加快興建新醫院。私家醫院病床又需否增加?何兆煒提到多間私家醫院擴建,又有私立醫院陸續落成,例如港怡醫院、中文大學私家醫院等,他稱病床數目大幅增加,他相信4年後的私家醫院病床會超過5,000張。

他認為公私營協作計劃如果做得好,可以幫輕公立服務。「病人係公家睇咗腸鏡同見到癌症,需要做手術,術前要知道癌症是否有擴散,但公家醫院的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排期十分緊張,為免影響病情,便讓他們到私家醫院照。」他稱撥出部分服務至私家市場,成本效益上對醫管局、病人及私家醫院均有益。既然有益,為何不廣泛協作呢?「計劃某程度上係雙面刃」,原因是若病人在某些科目只在私家市場醫治,增加私人市場的份額,便有誘因導致該科目醫生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