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百科】風眼曝光 天文台測路徑勝中美日韓台 全靠飛入核心
熱帶氣旋妮妲(Nida)已經消散,香港天文台一直堅持它在香港東面登陸,成為區內預測移動路徑最精準的官方氣象機構,連中美日韓台五個氣象台最後都跟着看風使舵。
天文台這次成功以一敵五,其中一個主因是政府飛行服務隊的飛機,在周一(1日)直搗妮妲核心──風眼,取得更多資料,幫助進行預測。《香港01》取得相關圖片,可看到妮妲風眼神秘一面。
台長岑智明今日(3日)在FB補充,指得到數據是重點,但更重要是預報員作出專業判斷。
天文台與政府飛行服務隊自2011年起合作追風,由定翼機載着科學主任直闖移到南中國海北部的熱帶氣旋,收集數據分析。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稱,飛行服務隊於周一下午4時,飛向當時位處香港東南偏東約330公里的妮妲,量度核心、颶風圈風力及環流數據等,「越多資料對預測幫助越大」,她指這些實時風場附近資料,對預測其移動路徑十分重要,「唔可以只靠電腦,仲要睇物理、背景環流。」
台長岑智明今年3月中透露,為了加強對熱帶氣旋的探測,今年開始在政府飛行服務隊飛機上使用下投式探空儀,飛進熱帶氣旋收集氣象數據。下投式探空儀能夠直接量度整個大氣層垂直的氣壓、溫度、濕度、風速和風向變化,有助提升預測熱帶氣旋的能力。飛機進入熱帶氣旋後,會投放8至10個探空儀。探空儀由高空墮下海,會收集垂直天氣數據。每個探空儀價值數千元,不可以收回重用,加上飛機油費,每次出航支出數萬元。
妮妲在周二(2日)凌晨4時,在香港東面約20公里的深圳大鵬半島登陸。
在周日下午(7月31日),日本氣象廳、台灣中央氣象局、中國中央氣象台、韓國氣象廳和美國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均預測妮妲會在香港西面珠江口至澳門登陸,只有天文台預測在大鵬半島附近登陸,出現五對一局面。
至周一(1日)上午,台灣和JTWC已向東修訂登陸位置,向天文台靠近;惟中日韓仍維持在香港西面掠過;至晚上一致向天文台靠攏,六個均預測在大鵬半島附近登陸。
李淑明稱,有將飛行服務隊所收集的數據,跟其他氣象機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