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遊樂場環境污糟 四成劏房戶兒童留家「玩手機」
愛玩樂是兒童的天性,然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調查發現,油尖旺及深水埗兩區大部分公園設施,對0至3歲幼童而言卻是「不體貼、不整潔、不安全」,其中40%劏房戶家長指,與子女在家「玩手機」作為主要活動。劏房户謝太指,每次帶子女步行15分鐘才能到公園萬,且環境污糟。
機構建議,康文署應檢視及改善「兒童遊樂場設施」的規劃策略,並將相關設施納入市區重建規劃中。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於今年4至6月,在油尖旺及深水埗兩區共收集456份問卷,訪問包括劏房、公屋和私樓住戶。調查發現,逾90%劏房戶家長認為「公園」是他們「除家中活動外最常到的地方」,但當中36%表示由家中步行至最常到達的社區遊樂設施,最少要15分鐘,路程較遠。而80%劏房戶家長表示「因沒有足夠空間」,阻礙與子女在家進行遊戲;該比例為公屋及私人住宅單位住戶的約1.5倍。40%劏房戶家長與子女以「家中看手機」作為主要活動,為公屋和私樓住戶的1.5倍。
居於深水埗的劏房户謝太表示,其居住地方沒有電梯,要「手抱」3歲女兒上落樓梯,所以每次外出活動都很困難。她續說,每次要步行15分鐘到公園玩,且衛生情況相當惡劣。她說:「公園好污糟,佈滿煙頭和玻璃樽,設施少及單調,也不適合女兒玩。但沒有辦法,家中太細,又怕沒有足夠活動影響孩子發展,因此別無他選。」
社工李文浩曾走訪60多個由康文署管理的休憩花園作實地考察,他指,現時大部分公園對0至3歲幼童來說是「不體貼、不整潔、不安全」,「很多公園設於馬路旁邊,家長無法安心讓小孩玩耍,害怕發生意外。大部分公園只有很少設施,也沒有按小朋友不同年齡發展的需要而設計。」
家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主任何鳳娟認為,康文署應檢視及改善「兒童遊樂場設施」的規劃策略,並聽取不同持份者的建議。她又指,當局應在市區重建中將「兒童遊樂場設施」納入規劃,修改區內相關設施的位置及配置。
何鳳娟又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提供誘因,批出款項供團體申辦「流動幼兒遊樂場」服務,釋放現有公共空間供團體使用,為基層幼兒及兒童創造遊戲玩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