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年會】自己環境自己救 台灣民間自發監測空氣質素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自己空氣自己測,台灣一群關心環境又熱愛動手的創客(Maker),自發製作測量盒子,收集並發佈空氣污染數據,測量點比政府還要多。
2019香港開源年會上,台灣樹莓派(Raspberry Pi)用家社群負責人sosorry介紹台灣民間空氣監測的發展史,以及他們如何利用開源科技降低成本及技術門檻,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樹莓派PiM25空氣盒子,以及LASS空氣盒子。(陳嘉慧攝)

樹莓派是一種微型電腦,通常用於電腦教學,學生可以將樹莓派和其他硬件組合,然後編寫程式,製作工具和機械人。Sosorry表示,台灣的樹莓派用家社群2013年成立至今,已組織過50多場活動,發起過大大小小的創客項目,包括機械小狗、無人小車、活動簽到系統和應災通訊設備等。

開源技術減空氣監測難度

近年台灣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受重視,sosorry於是想到將樹莓派和空氣污染物測量儀組合在一起,製成任何人都能用的簡單工具。後來他經朋友介紹認識到一直在推動類似的眾包項目的台灣中央研究院(中研院)和開源公益環境感測網絡(LASS),便決定與後者合作。

台灣中研院和LASS自2013年開始推動空氣盒子項目,盒子售價約為港幣1,000元,用家需家自己寫程式進行設置。sosorry去年將樹莓派的硬件和開源程式碼帶到項目中,發起PiM25計劃,並與中研院共同維護。他表示,樹莓派提供許多已經寫好的開放源碼供用家下載使用,操作簡易;而且能夠兼容更多不同的硬件,長遠可配搭水質、土壤等測量儀器,更可以加上小型顯示器展示即時空氣狀況。

sosorry表示,樹莓派空氣盒子操作簡易;而且能夠兼容更多不同的硬件,長遠可配搭水質、土壤等測量儀器。(陳嘉慧攝)

公眾參與擴大監測範圍

台灣的空氣監測一直由當地環保署負責,但全台只有79個監測站,而空氣盒子項目則有4000多個監測點。雖然民間監測點數量較多,但過往也有討論認為其不夠準確。sosorry表示,PiM25空氣盒子的設計簡單,準確度當然比不上環保署的專業儀器,但他認為兩者的角色有所不同,PiM25是眾包項目,重點在於公眾參與和擴大監測範圍,並為公眾提供更即時的空氣污染預報。

他亦提到,眾包數據源之間會有一定的偏差,義工會以統計學的方法作出調整,再繪製成空氣污染地圖,助公眾更了解自己週圍的空氣品質。sosorry表示,樹莓派雖然不是環保組織,但他們以技術協助中研院等機構收集更全面的數據,也算是一種參與。

香港開源年會為本港規模最大的開源科技會議,本月14至15日於科學園舉行,邀請數十名本地及海外開發者分享最新開源發展,內容涵蓋程式開發、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