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建屋量滯後 房委會委員倡六招增供應 陳帆稱研究舊屋邨加建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房委會今日(10日)舉行周年特別公開會議,會上不少委員關注公屋建屋量不達標問題。房委會委員郭偉強指出,若要恢復「三年上樓」承諾,房委會每年要提供約4萬伙新增單位,批評在土地短缺的情況下如「天方夜譚」。
委員提出至少六項建議,以推動興建更多公屋,包括爭取更多建屋土地、盡快訂立舊屋邨重建時間表、政府將部份私樓地撥作公屋發展、房委會在未盡用地積比率舊屋邨中加建綠置居單位、拆卸房委會工廈改建公屋、以及市建局協助興建公營房屋。
運房局局長陳帆會後指出,房屋署正研究舊屋邨,包括其地積比率是否已用盡,或有否空間作加建或改造。

房委會今日(10日)舉行周年特別公開會議,會上不少委員關注公屋建屋量不達標問題。(王潔恩攝)

每年建4萬公屋才可達到三年上樓目標

房委會委員郭偉強引述「團結香港基金」數據,稱未來十年公營房屋將累計錄得8.5萬個單位的短缺,若要恢復「三年上樓」承諾,每年要提供約4萬伙新增單位,但現時房委會每年一般只可增建約萬伙,坦言是「天方夜譚」、「零機會」。因此,他認為房委會應爭取更多土地,亦同意政府釋出高球場及填海,以提供更多新增用地建屋。

他又指,本港有不少舊屋邨,一般重建都需時約十年,建議房委會盡快訂立時間表,並規劃舊屋邨重建。

柯創盛指,現時公屋建屋量滯後,遠離長策目標。(資料圖片)

倡部份私樓地改建公屋

委員柯創盛又指,現時公屋建屋量滯後,遠離長策目標,未來5年公營房屋單位的總供應量為10.08萬伙,平均每年只有約2萬伙,較平均興建3.15萬伙的供應目標少36%。

他說,出租公屋及綠置居的供應量除了於2018/19年度勉強達標外,緊接的四個年度均出現「跳崖式」下降,供應缺口由5,600至8,700個不等,因此房委會必須迎難以上,建議政府將部份私樓地撥作公屋發展、向輪候公屋超過三年人士提供租金津貼等。

招國偉(右)指,綠置居具有先天性的限制,由於綠置居與公屋可直接轉換,令其設計與公屋無異。(資料圖片)

建議舊屋邨加建綠置居

另一委員招國偉又指,綠置居具有先天性的限制,由於綠置居與公屋可直接轉換,令其設計與公屋無異。他認為綠置居的質素應在公屋及居屋之間,以增加吸引力。

他又建議,房委會可在一些未盡用地積比率的舊屋邨中加建綠置居單位,日後每年度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亦應一併籌劃,使綠白表比例更公平。

運房局局長陳帆會後指出,房屋署正研究舊屋邨,包括其地積比率是否已用盡,或有否空間作加建或改造。不過,他強調當中要考慮現有住戶的環境、交通及空氣流通問題等,故要視乎情況才可決定。

倡拆卸房委會工廈   釋放熟地建公屋

委員黃碧如指出,房委會應考慮拆卸轄下工廈,以釋出土地興建公屋。她解釋,當年房委會興建工廈時,是希望滿足當時的工業需要,惟80年代大量工廠北移後,其歷史使命早已完成,加上不少地皮位於熟地,故理應改建公屋。

委員蔡海偉表示,面對現時社福機構土地不足問題,他引述前規劃署高官意見,認為可在公營屋邨增加最多5%樓面面積作社福設施用途。他又指,為解決房屋短缺問題,市建局應協助興建公營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