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深水埗兼善里舊樓群欠重建效益 應一併規劃周邊土地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2日)於網誌撰文,表明深水埗兼善里重建倘沿用現行的重建規劃和收購安置方法,開支或高達95億,由於已用盡發展密度,重建後單位數目難有大幅增長,難有經濟效益,或要「蝕住做」。
他認為,倘要推行重建計劃,必須以一個較宏觀的角度檢視和研究,一併規劃深水埗運動場周邊的土地,重置公園、遊樂場、興建更先進及具現代標準的康體運動設施,以「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發展模式推行「小區更新」。
韋志成於網誌透露,早前收到一批在深水埗兼善里一帶的業主意見書,希望市建局盡快啟動重建。他指出,區內仍然有接近900幢樓齡超過50年的樓宇,當中不少已超出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重建時涉及規劃、安置調遷和財務可行性等問題,兼善里便是其中之一。
善里建築群是兩列樓高9層無升降機的舊樓,樓宇的前樓梯通往福榮街或福華街兩邊大街,後樓梯則通往兩排樓宇之間的窄巷兼善里。樓宇群總住宅樓面逾4.5萬平方米,有約740個面積平均650平方呎住宅單位。韋志成說,現存樓群已超出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倘重建地盤需要從街道後移及增加綠化覆蓋面積,滿足政府可持續發展建築設計指引。
重建後住宅面積將縮水 單位數目減少逾100個
此外,樓宇布局及設計亦須符合高度限制與留有一定的樓宇間距,故即使將兼善里這條後巷納入重建範圍,重建後住宅樓面面積預計將會縮減至只得約4萬平方米,換言之,新建單位面積若要維持在平均650平方呎,發展後單位數目反較現時減少逾100個,形容是「開倒車」,而重建項目亦無法改善地區的整體規劃效益,不符合《市區重建策略》所訂明的市區更新目標。
韋志成表示,兼善里樓群涉及的業權眾多,以現時市建局超出市場價格的「市價加津貼」模式,粗略評估單是收購所涉及的收購及補償支出,將接近95億元,除非樓市繼續大幅攀升,否則此項目的收入大約只會是總發展成本的三分之二,不可能抵銷涉及收購、安置補償及建築成本等總體開支,將會對市建局造成「很沉重」的財務承擔。
兼善里料有3000伙劏房
他又引述熟悉該區及兼善里的區議員,估計大部分單位已被分間成多個劏房出租,估計多達3,000伙,重建需要妥善處理當中合資格租戶的調遷安置。面對現時龐大的公屋輪候需求,韋志成不諱言市建局在研究重建項目的可行性時,必須審慎評估受影響家庭的遷置需求,以免因重建單一小區導致產生大量的安置需要,影響其他同樣居住在環境欠佳、但仍正在等待上樓的基層家庭的輪候時間。
韋志成:可借鑑元州邨重建計劃
韋志成提到,兼善里附近的元州邨運用小區規劃的概念,可以借鏡。因為元州邨重建時,將旁邊使用率偏低的前長沙灣分層工廠大廈改劃成住宅用途,納入重建範圍之內,通過規劃手段增加公屋供應。當中經過土地整合和重新佈局後,將部分泊車位重置入多層停車場,道路及泊車位面積大減至只有約6,000平方米,較重建前減少四成,騰出空間予樓宇興建和綠化休憩用地,在改善居住環境之餘,亦在地面加設有蓋行人走廊直達長沙灣港鐵站出口,為這個小區帶來更大的社區裨益。
韋志成認為,可為兼善里及其周邊土地,制定一個較大範圍的小區規劃藍圖。例如重新規劃網格狀的舊式樓宇道路布局,將區內零散分佈的小型公園、遊樂場,以及落成超過40年的體育館設施,與深水埗運動場周邊土地一併規劃,重置公園、遊樂場等,興建更先進及具現代標準的康體運動設施。
他又稱,隨著舊區樓宇持續老化,兼善里一類「超高密度」龐大而失修的舊樓群例子,將會不斷出現。這類沒有發展潛力、對私人發展商沒有誘因的項目,業主只能期望市建局來協助處理。面對這艱鉅的問題,市建局並不會亦不能坐視不理,期望各界能齊心、以諒解及正面的態度,接納新思維推行市區更新,將可為兼善里這一類「超高密度」的舊樓群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