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聖保祿醫院為病人切腎腫瘤 術後始知切除脾臟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聖保祿醫院一名57歲女病人,在3月25日接受切除腎腫瘤手術期間,被錯誤切除脾臟,今次事件是本年首宗私家醫院須呈報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
衞生署回覆指,於3月27日收到院方通報,要求院方於四星期內提交調查報告,而院方亦已向衞生署提交調查報告。涉事外科醫生的專業表現,正由相關醫學顧問委員會審視。
院方稱,涉事醫生是訪院醫生,已取消其在醫院的行醫權利,院方又指調查顯示術前核對程序符合標準。

一名57歲的女病人今年3月25日於聖保祿醫院接受腎腫瘤手術,期間被錯誤切除脾臟。衞生署發言人稱,署方於3月27日收到醫院呈報該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接獲通報後隨即作出跟進,並要求院方於四星期內提交調查報告。院方已向衞生署提交調查報告。

衞生署審視醫院提交的所有資料後,無發現證據顯示醫院在房舍、人手、設備方面違反《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第165章)或《私家醫院、護養院和留產院實務守則》的要求,因而導致這次事件。至於該外科醫生的專業表現,衞生署已指示醫院將個案提交其醫學顧問委員會審視。

涉事醫生是訪院泌尿科醫生 不可再於聖保祿行醫

聖保祿醫院發言人回覆指,一名病人於本年3月25日於獲安排在院內進行腎臟切除手術,由一位訪院泌尿科醫生主診及治理。術後病理化驗證實該名主診醫生所切除的器官為脾臟,院方隨即通知該名主診醫生、病人及衞生署。院方調查顯示術前核對程序符合標準。

發言人透露,院方已取消該名醫生在聖保祿的所有行醫權利,病人已於4月16日出院。

有醫生本來為病人切除腎腫瘤,術後才知道切錯上方的脾臟。(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脾臟吸收壞細胞 切脾前先要打防疫針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麥肇敬指,脾臟與腎臟的位置鄰近,不過每個人的器官大小及形狀均受先天或後天因素影響,如患者有血液病會令脾臟脹大,他不清楚今次事件中有無因素阻礙醫生的判斷。

麥肇敬稱,脾臓本身是免疫系統內的組織,負責製造血液,亦可以吸收「唔靚」的血液細胞如紅血球、血小板等,令血液循環系統持續有良好的血細胞運行。麥續指,由於脾臓屬免疫系統的一部份,無脾臓的人感染鏈球菌的影響會較嚴重,若有病人需切除脾臓,術前及術後均要接種防疫針,如鏈球菌疫苗,以減低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