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口試擬納校本評核 學者憂教師壓力反增 評分標準難統一
日前有消息指,教育局轄下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正研究精簡中文科課程,將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卷四說話卷,納入校本評核(SBA)。然而,相關做法孰好孰壞,中文教育學者各有看法。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高級講師何偉幟接受訪問時表示,中文科口試應予以保留,若改以校本方式處理,他擔心會進一步加重教師的教學壓力,相關評分標準亦難以統一。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系主任施仲謀同樣認為,不宜取消中文口試,又同時表示贊成將其納入校本評核,冀令相關評核模式進一步貼近國際文憑課程(IBDP)。
考評局前秘書長唐創時卸任前夕,曾指中文科的考核可再簡化,可只設閱讀理解及寫作,不設聆聽與口語考核。日前有消息指出,專責小組認為目前校本評核制度可簡化,例如在選修部分中,由「十選二」改為只選修一個單元或減少提交分數次數。校本評核過程中可設口頭簡報或小組討論,取代DSE中文說話能力考核。
資深中文科教師王美琪接受訪問時表示,做法有助減輕師生負擔、減少操練,但同時擔心,刪除卷四會影響學生的說話能力,建議重新引入「個人短講」,取代小組討論。
有意見指出,中國內地、台灣的中文科考試只設閱讀及寫作卷,香港可以跟隨相關做法,從而減少師生負擔。港大中文學院高級講師何偉幟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根據其教學經驗,「內地學生通常讀書好叻,但『講出嚟』就唔係咁叻。」
學者:小組討論懲罰性格較內向學生
何偉幟認為,中文科口試有特定功用,不應取消,但認同目前的小組討論考核模式為師生帶來較大壓力,「小組討論係懲罰緊啲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他形容,目前模式過於傾向「辯論」,學生應考前有很多憂慮,「同場遇到太多『高手』會擔心比唔上,但又會驚遇到『豬一般的對手』被拖累,好講運氣。」
自DSE推行以來,中文科一向被喻為「死亡之卷」,何偉幟認為改革目的就是要讓它變得「不死亡」。由此他建議,當局應該保留中文科口試,但應改變考核模式,將「辯論」改成只有「論」,例如可考慮設立包含傳統文化元素的個人短講。
若改為「校本」 評分標準難統一
對於將中文口試納入校本評核的建議,何偉幟擔心,相關做法反而會增加教師的壓力;一旦落實做法,由於「校本」的差異,教師的評分標準很難完全統一。
身兼程發展議會的中國語文教育委員會成員的施仲謀早前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及,國際文憑課程(IB)的教學模式,或可成為中文科的「救命草」。對於將中文口試納入校本評核,施表示贊成,他指出IB課程學生同樣需在校內進行類似口頭報告,相關做法具參考價值。
至於中文科是否應該只考讀寫卷,施仲謀認為,此做法只適用於過往的精英教育制度;對現今社會的普及教育而言,只考核讀寫卷的做法,與目前學生中文程度並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