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憶「電腦程序編寫員」生涯:沒有貧富懸殊 就沒有今日的我
撰文:杜潔心
出版:更新: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網誌以「貧富懸殊的挑戰」為題,談及本港及法國貧富懸殊的情況,他指,不論是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或是過往數年的香港貧窮情況分析,都顯示就業對脫貧及減低收入不均的重要。
羅致光智商(IQ)高達160,曾被稱為「民主黨大腦」。網誌中,他憶述自己「還是銀行的一名電腦程序編寫員」的日子,指當時眼見自己薪酬遠較一般工人為高時,便決定投身社工行業,惟至今貧富懸殊現象不是新鮮的事物,只是它愈演愈烈。
羅致光在網誌指,貧富懸殊現象不是新鮮的事物,只是它愈演愈烈,回憶過去,他更形容:「沒有貧富懸殊現象,便沒有今天的我」。他指,當時仍是一名電腦程序編寫員的他,在電腦房中看着銀行的交易總額以每秒過百萬跳升,同時計一計自己工作的邊際貢獻,和自己薪酬一比,發現自己所得的不及十分一,但同時又覺得自己薪酬遠較一般工人為高時,便決定投身社工行業。
+13
若待滯後數據才作出政策 會愈追愈落後
他指,不論是法國的黃背心運動,或是過往數年的香港貧窮情況分析,都顯示就業對脫貧及減低收入不均的重要。因此不論是財政司司長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的重點之一「保就業」,又或是勞工及福利局加強就業援助,都是特區政府的政策重點。
而在2018年,政府已有兩大扶貧舉措,包括設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以及將「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大幅改善至「在職家庭津貼」;惟效果要在2019年年底所完成的2018年貧窮情況分析才可以顯示出來,全面效果更要待2020年年底的分析才會顯示出來。
至於今年的法定最低工資調整,對於紓緩收入不均不斷加劇的趨勢有何效果,更要待約於2022年年中公布的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才有分曉。惟若等待滯後數據,才作出政策調整,便只會是追落後,亦有可能愈追愈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