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實地直擊兩新公營骨灰龕場 曾咀近堆填區偏僻 黃泥涌無化寶爐
政府自2016年3月完成橋頭路靈灰安置所最後一輪的公眾龕位編配後,大致上已沒有新的公眾龕位可供編配予市民,令「陰宅」平均輪候時間增至50個月,即超過四年,創近三年新高。事隔3年,政府終再推出新的骨灰龕位,分別位於屯門曾咀及灣仔黃泥涌道。
記者今日(2日)到兩個地點視察,發現屯門曾咀骨灰龕場附近為新界西堆填區,雖然主體工程已完成,惟旁邊仍有工地及天秤,外牆仍被圍封。龕場位置開揚,對出更有海景,雖然景觀優美,不過並無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如在屯門西鐵站出發,乘坐的士亦需約25分鐘。
而黃泥涌道龕場已大致完工,因位處市區,交通方便,從銅鑼灣港鐵站步行約15分鐘可抵達,附近為馬場及豪宅,惟龕位只有885個。兩個龕場合共提供逾2萬個龕位,本月中可供申請,食環署今天下午會公布有關詳情。
屯門龕場料8月完工 聞到堆填區異味
屯門曾咀的骨灰安置所位於屯門龍鼓上灘一帶,附近為龍鼓灘發電廠、T.Park源區及新界西堆填區,記者今到場視察,發現骨灰龕場雖然主體工程已完成,惟旁邊仍有工地及天秤,外牆仍被圍封。
骨灰龕場可經由稔灣路到達,有地盤工人指,現時正興建由稔灣路接駁至龕場的道路,由於預料8月才完工,記者今只能在稔灣路旁的行人路上視察,而連接路的工地與源區及堆填區的入口接近,每當有載滿垃圾的重型車輛經過時,都會聞到異味,亦掀起塵土飛揚。
有海景但地方偏僻
從遠處眺望,曾咀骨灰龕場位置開揚,被植物包圍,對出更有海景,可看到后海灣及遠方的深圳樓房。
雖然景觀優美,不過骨灰龕場所在地較為偏僻,並無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如在屯門西鐵站出發,需步行3小時,乘坐的士亦需約25分鐘。若以旺角朗豪坊作起點,駕駛私家車前往,亦需約45分鐘。
根據食物及環境衛生署早前提交到屯門區議會的文件顯示,屯門曾咀龕場可提供合共16萬個龕位,首批約2萬個龕位將於本月中接受申請,中簽的申請人最快可在2020年年初或之前安放其先人的骨灰,其餘的龕位將會以逐年配售2萬個的形式推出。
食環署稱,建築物主體結構已大致完成,正進行裝修及機電安裝工程,整項工程預計可在2019年第四季完工。
黃泥涌道龕場未見化寶爐
而黃泥涌道骨灰安置所就位於跑馬地黃泥涌道的天橋底下,毗鄰葬有香港辛亥革命烈士楊衢雲的跑馬地香港墳場。骨灰龕場旁正是食環署港島區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工程是在現有單層建築內進行改裝。
記者今天在現場所見,龕位已大致完工,配有編號及花瓶,惟未見有化寶爐,而龕位亦只得885個。
龕場位處市區,交通方便,從銅鑼灣港鐵站步行約15分鐘可抵達,亦可乘坐電車在「香港墳場站」下車,龕場附近為馬場,亦被豪宅包圍。
黃泥涌道龕場的龕位亦將於本月中接受申請,食環署今天下午會召開記者會交代詳情。
新一批公營龕位將加設使用期限,由永久存放改為設立20年的安放期限,之後每10年需續期一次,不設續期次數上限。期滿後兩年內無續期的骨灰,將由食環署以綠色殯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