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遠足徑廢棄飲品容器佔三成半 有簡體字煙盒 紙巾攝樹椏
政府近年常呼籲行山客「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但去年郊野公園垃圾量仍達3,000公噸,重量相等於郊野遊客人均棄掉12個膠樽。
香港旅遊發展局去年底推出「香港郊野全接觸」,向遊客推介12條郊野山徑。有環團就針對這些郊野山徑進行垃圾調查,發現頭三位棄置的垃圾分別是食物塑膠包裝、飲品容器及紙巾,佔整體近五成;甚至有遊客將紙巾、膠紙、小膠袋攝入樹椏、石縫。
此外,環團在山野間發現不少內地品牌煙盒、市民「食大餐」後遺棄的殘骸等,擔憂隨中港交通日趨便利,到訪郊野人數持續增長,欠公德心行為會糟蹋郊野,促請旅發局向遊客做好減廢宣傳。
綠惜地球在今年三及四月期間,就旅發局推介的12條山徑進行14場廢物統計,在沿路地上及山坡共拾得4,664件垃圾,當中最多是飲品容器,包括膠樽、膠蓋及鋁罐(佔35.2%);其次是食物包裝(佔27.3%);第三是紙巾、濕紙巾及紙巾袋(佔21.5%);第四是煙頭及火機(佔13.3%)。這四大類別佔是次山徑調查垃圾量近七成半。
逾一成被棄置膠樽印有簡體字
此外,綠惜地球以飲品膠樽作指標,發現繁體字膠樽佔整體(共822個)的74.8%,簡體字則佔16.5%。項目主任章詠雯認為,當港珠澳大橋及高鐵開通後,港府大力推動大灣區概念,預計到訪郊野人數持續增長,故有必要在旅客出入境時加強宣傳愛護郊野、「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等。
↓↓↓山徑調查發現各式各樣垃圾↓↓↓
資深山友嘆郊野垃圾多:望遠好靚 望近好污糟
在調查期間,綠惜地球還拾到不少內地品牌煙盒、順豐速運包裝袋、海底撈自熱火鍋盒、鞋底、果皮、個人清潔用品等,破壞大自然景觀。
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主席李以強參與灣仔峽道及釣魚翁的垃圾調查工作,發現休息點、山頂空曠地方滿佈垃圾,「望遠就好靚,望近就好震撼、好污糟邋遢」。他亦曾看見,不少人把紙巾、膠紙、小膠袋偷偷塞入樹椏、石縫,增加清理難度,慨嘆:「咁有心機去攝,點解唔拎埋走呢?」
擁有19年領隊行山經驗的李以強指,曾在仙姑峰發現兩個早晨全餐殘骸,欠公德心行為令他人反感;而較少人的地方如船灣淡水湖,「有啲垃圾會擺好耐,一路無人清理」,情況不理想。
【多圖】旅發局推12條遠足徑 國家地理得獎攝影師:若填海好可惜
超馬跑手籲勿亂棄能量棒包裝
除普通市民外,隨處棄置垃圾的或包括跑手。有協助是次調查的香港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黃浩輝表示,在較熱門的跑山路徑上常見能量棒、能量啫喱包裝,反映跑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意識仍不足夠,「跑手需要能量,但郊野公園唔需要能量包裝」。
在越野跑期間,黃浩輝認為包裝袋並非負擔,沿路也有水站可供垃圾分類,「花30秒去丟垃圾,最後都係花多3至5分鐘,對成績影響唔會好大;亂丟垃圾只係1秒,但佢唔會腐化,永遠留喺環境」,呼籲跑手們不要「贏咗個獎,輸咗個環境」。
旅發局:推廣綠色旅遊只以國際巿場旅客為目標
漁護署在2017年年底全面移除郊野公園遠足徑上的垃圾箱及回收箱,翌年郊野公園垃圾量稍回落至3,000公噸,較2017年的3,400公噸減少11.8%,成近十年的新低。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認為做法有成效,並指出郊野公園的清潔工作由漁護署職員負責,為行山客「執手尾」,「佢哋工作唔應該執垃圾,而係郊野保育、防火、山徑維修等」。
至於如何推動「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漁護署表示已在郊野公園展示遊客守則、懸掛宣傳橫額及張貼海報、以及利用單張、海報、主題網站、流動應用程式及社交媒體,提醒郊遊人士遊覽時的良好行為。
旅發局則強調,「香港郊野全接觸」推廣對象以長途市場及短途市場,特別是日本、韓國、台灣為目標,沒有在內地市場宣傳綠色旅遊;亦透過網站、活動指南、旅客服務中心等,提醒所有郊遊人士切勿隨地拋棄垃圾,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訊息。
旅發局推介12條遠足徑
香港濕地公園及尖鼻咀 |
城門郊野公園 |
流水響至鳳園 |
大帽山 |
大東山 |
衛奕信徑(黃泥涌水塘至赤柱峽道) |
昂坪(彌勒山郊遊徑、心經簡林至石壁水塘) |
灣仔峽道 |
船灣郊野公園(烏蛟騰至荔枝窩) |
龍脊 |
釣魚翁 |
麥理浩徑(第一至二段) |
資料來源:旅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