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否決放寬海外醫生實習 病人代表:投票結果誠實
醫務委員會今日(3日)開會,否決了全部放寬海外醫生考執業試後的實習安排,有與會委員表示對投票結果感失望,透露眾多委員已有一致共識,同意擁有專科資格的海外醫生可獲豁免實習,不明白最終全部方案被否決的原因;亦有委員不滿會上投票機制,認為機制不利委員選出最終方案。
有醫生委員對未能通過其中一個方案感失望,亦有病人代表稱,即使大家承認醫生人手短缺,但「投票結果好誠實。」
本港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大,醫生人手短缺,醫院管理局積極增聘海外醫生以有限度註冊方式來港工作,以紓緩短期人手問題,惟長遠的人手困境仍有待解決。
醫委會今日討論放寬海外醫生實習安排,主要有四大方案,委員需就各方案逐一投贊成或反對票。
方案一及方案二,均是容許海外專科醫生在醫管局、衞生署或兩所大學醫學院儲足三年經驗,兩者差別是計算經驗方式是整體而言,抑或自考取執業試後起計。
方案三,是要求海外專科醫生來港考執業資格試後,若該醫生曾在醫管局工作滿三年,考試後即可獲免實習;
方案四,是要求海外專科醫生考執業資格試,試後起計在醫管局工作多三年,才可獲免實習。
兩大爭拗點:應否綑綁醫管局?應否延長海外醫生在公院工作年期?
四個方案當中,正反票數較接近的是方案一及方案四,兩者的分別在於,方案一容許海外醫生在醫管局、衞生署或大學工作,做滿3年便可,計算方法較寬鬆;而方案四則綑綁海外醫生必須在醫管局工作,做滿3年的年期亦需在執業試完成後起計,變相延長該醫生在公立醫院服務的時間。
據了解,投票前委員通過了將之前建議的「要求海外醫生試後多做5年」年期縮至3年,亦有多名與會委員均表示,投票前已取得的共識是擁有海外專科資格的醫生有足夠經驗,無需要再實習,因此對全部方案遭否決感失望及不明所以。
投票機制並非「四選一」 委員斥難達共識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認為,4個方案逐一投票是較易取得多票數的方案;有委員直指投票方案奇怪,又引述醫委會過往的投票制度,若有數個選項的話,每人只會有一票,不會逐個選項投「贊成」或「反對」票。會上法律顧問亦沒有交代,若有多於一個方案的贊成票多於反對票,第二輪投票的方式會如何進行。有委員透露是有人在會上「一意孤行」,認為是投票制度不完善才導致全部方案均被否決。
醫生業界、病人組織同對結果感失望
委員之一、香港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對投票感失望,認為今日的四個方案並非「生和死、天與地」之別,任何一個方案獲通過,亦總比原地踏步好。另一委員楊協和醫生亦對結果感灰心,未知幾時再會有新方案提交上醫委會會議。
由57個病人組織選出的三位業外委員同樣對結果感失望,業外委員陳永佳傾向要求綑綁醫生在特定機構工作的年期不用太長,以增加吸引力;另一業外委員林志釉則認為,醫生業界雖認同醫生人手不足,但「投票結果好誠實」,結果亦令人費解,他擔憂今次未能達至共識,日後若有更大改變將難以通過。業外委員梅卓能則認為投票制度或可先就大原則投票,再就細項投票,應會更有效率。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回應指,據他自己估計15名出席的選任醫生委員一致否決放寬建議,對他們為保護業界利益、罔顧社會需要感極度憤怒,又稱投票證明醫委會改革力度不足,選任醫生委員仍掌握絕對否決權。